对面雨来山欲移,援毫我亦赋新诗。
扁舟纵是促行去,不废小亭筇一枝。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登安仁云锦驿后挹仙亭三首
登上安仁云锦驿之后,我来到挹仙亭。对面的山峦随着雨水的降临似乎也在移动,激发了我挥毫写下一首新的诗篇。尽管我坐在小舟上匆匆行去,但并不妨碍我在这座小亭边采摘一枝竹笋。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赵蕃所作,描绘了一位登上安仁云锦驿的人,之后来到挹仙亭的情景。作者通过雨水和山峦的交相辉映,展现了大自然的变幻和壮美景色,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情绪。诗中的"援毫我亦赋新诗"表明作者受到周围山水景色的启发,挥毫写下了一首新的诗篇,显示出他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才华。而"不废小亭筇一枝"则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悠闲心境,即使匆匆行去,也不忘在小亭边采摘一枝竹笋,凸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留恋。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物心境,展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独特感受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通过雨水和山峦的变化,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诗词传达出一种宁静、舒适和惬意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同时,诗中也体现出作者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视,表达了对自然和诗意的追求。整首诗词意境清新,诗意深远,充满了浓郁的宋代山水诗情。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半挑行李出蓝关,便学前程地步宽。鲸力冲开千里浪,龙光射破万层峦。逢人切莫谈边事,开口何须问故山。贫杀一身无足道,苍生百万要平安。
清夜沉沉漏将换,东方月高银河淡。美人调筝促金雁,清歌一曲行云断。四座宾客不肯散,时时顾影流清盼。主人更催着舞衣,氍毹花乱银烛辉。腰支拂地鸾孤飞,钟漏残尽未忍归。问言乃知窦氏女,昔日掌中今是非?
庭夜酣红杏,墙阴染碧苔。吟翁醉未醒,啼鸟去还来。
燕入虚檐教子飞,风帘不卷和新诗。绿阴满迳晴蜓小,正是梅黄欲雨时。
黄河水绕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1]箭射天狼。黄尘古渡迷飞輓[2],白日横空冷战常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