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
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
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
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登城二首》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绿野望不极,登临引兴长。
凭高延泽国,搔首对风光。
乍出莺贪柳,新归燕拣梁。
欣欣物华好,吾亦引清觞。
中文译文:
眺望绿野无尽头,登上高处引发兴致。
凭借高处眺望延伸至泽国,心生向往,与风光相对。
初现的莺儿贪恋柳树,新归的燕子选择梁木。
欣喜地看到繁华美好的景物,我也引起清酒的思绪。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登上城楼后所感受到的景色和情绪。诗人站在高处,眺望着无边无际的绿野,这景色让他的兴致倍增。他凭借高处的视野,可以看到远方的泽国,心中充满向往之情,与眼前的风光相互呼应。他注意到初春时节,莺儿们贪恋着垂柳,燕子们也选择了高梁作为新巢。这些自然景象让他感到欣喜,他也因此引起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最后一句表达了他引起清酒的情绪,可能是他想与美景相伴,享受一份宁静和愉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象,引发了自己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诗词表达出来。整首诗词以清新、明朗的笔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所困每患失其亲,白首甘为未遇人。饥目屡常昏皂白,晨炊何敢问新陈。强颜愧我犹初仕,策足如君即要津。惜别夜阑重款晤,交情终始暖於春。
少年耽句千篇在,老境忘言半偈无。失喜因君还绝倒,但惊寒雀费隋珠。
马鞍山下倚吟鞭,慨想前贤古道边。健笔南轩三大字,高风相国一泓泉。征途著句虽无暇,诗版留名自可传。寺主相邀观石刻,呼童汲水取茶煎。
维扬禹九州,淮南唐四镇。地据江海冲,星占楚吴分。五季剧荒扰,我朝夷僭闰。督府时称雄,守帅选常遴。由来竹符使,莫匪邦家闻。其间九贤者,尤推万人俊。太原文章伯,师友渊源濬。五事陈便宜,七制推典训。屡荐官虽崇,三已色无愠。岐公老藩朝,惠爱浃吴晋。荐士言有味,偃兵
火是人生日用资,难凭回禄做儿嬉。千镫照夜成何事,一点疏防万屋危。
披蓁卜筑古林阿,百丈心於老病多。照彻有无方得我,缘分生灭不干他。谷云冷抱松根石,山月明悬屋角萝。若子殷勤圆此话,毗耶城里问维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