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雨初干巾褐轻,独披衰蔓步高城。
天晴海上峰峦出,野暗人家灯火明。
归鸟各寻芳树去,夕阳微照远村耕。
登楼已恨荆州远,况复安仁白发生。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登城楼》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沙雨初干巾褐轻,
独披衰蔓步高城。
天晴海上峰峦出,
野暗人家灯火明。
归鸟各寻芳树去,
夕阳微照远村耕。
登楼已恨荆州远,
况复安仁白发生。
中文译文:
沙雨刚停巾褐轻,
独自攀登陈旧的城楼。
天晴时,海上的山峰显现,
野外渐暗,人家的灯火明亮。
归鸟各自寻找芳树安身,
夕阳微弱地照耀着远处村庄的农耕。
登上楼顶,我已经感到懊恼荆州的遥远,
更何况我又是一位年迈的白发人。
诗意和赏析:
《登城楼》以描绘登高望远的情景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沙雨刚停、巾褐轻的景象,描述了一个雨后初晴的清新场景。独自攀登陈旧的城楼,使得整个城市的景色一览无余。
接下来的两句以天晴、海上的山峰显现和夜幕降临、人家的灯火明亮为描写对象,展示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存。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之感。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归鸟寻找芳树、夕阳微弱地照耀远处村庄的农耕,表达了归家的渴望和对夕阳下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离家远游的怀念之情,同时暗示了自己年纪渐长、白发苍苍的境况。这种情感上的叠加,使得整首诗更具有情感共鸣和沉思的意蕴。
《登城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家园的思念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同时,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境遇相融合,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现实的真切感受。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温暖、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