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危楼百尺梯,秋风有客独攀跻。
路穷流水远更远,目断夕阳西复西。
帘卷似迎轻燕入,柳深时有暗蝉嘶。
洞庭落叶悲骚客,鹎鵊何劳着意啼。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登楚望北楼》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袅袅危楼百尺梯,
秋风有客独攀跻。
路穷流水远更远,
目断夕阳西复西。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楚望北楼的景象。楼高百尺,梯子陡峭,给人一种危险的感觉。秋风吹拂着楼上的客人,他独自攀爬楼梯,向上迈进。诗人通过描绘楼梯和秋风,表达了攀登的艰辛和孤独。
路穷之处,流水在远方流淌,更远的地方。诗人的目光被夕阳所遮挡,看不到西方的景色。这里表达了诗人的远行之路已经走到尽头,他的视野被夕阳所限制,无法再向西方延伸。
帘卷似迎轻燕入,
柳深时有暗蝉嘶。
洞庭落叶悲骚客,
鹎鵊何劳着意啼。
诗中描绘了楼上的景色。帘子被风吹动,仿佛迎接着轻盈的燕子飞入。柳树浓密的枝叶间,时常传来暗蝉的鸣叫声。洞庭湖的落叶伤感地哀叹着远行的客人,而鹎鵊鸟却无需费心地啼鸣。
整首诗以描绘楚望北楼的景色为主线,通过描写楼梯、秋风、流水、夕阳以及楼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攀登的艰辛和孤独,以及他远行的路途已经走到尽头的感受。诗中的自然景物和鸟鸣声,增添了诗意的层次和情感的丰富度。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旅途的思考和感慨,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共鸣。
湖浪参差叠寒玉,水仙晓展钵盘绿。淡黄根老栗皱圆,染青刺短金罂熟。紫罗小囊光紧蹙,一掬真珠藏猬腹。丛丛引觜傍莲洲,满川恐作天鸡哭。
夜久谁同坐,炉寒鼎亦澄。乱松飘雨雪,一室掩香灯。白发添新岁,清吟减旧朋。明朝待晴旭,池上看春冰。
流阳为役者,相访叶纷纷。有句虽如我,无心未似君。构林青及竹,茆屋暖于云。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
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燔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红纷绿闹东风透,暖得枳花香也。雪柳捻金,玉梅铺粉,妆点春光无价。鳌蓬如画。簇万顷芙蕖,桂华相射。艳冶逢迎,香尘满路飘兰麝。人生行乐聊尔,况良辰美景,好天晴夜。茧帖争先,芋郎卜巧,细说成都旧话。传觞立马。看翠阵珠围,歌朋舞社。酒尽更阑,月在蒲萄架。时簿厅新作
交柯叆苍寒,不碍青霄路。油然隐者心,一声孤鹤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