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陌东城尽舞儿,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舞落银蟾不肯归。
姜夔(一一五五?~一二二一?),字尧章,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父噩,高宗绍兴进士,歷新喻丞,知汉阳县,卒于官(《宋史翼》卷二八)。夔孩幼随父宦,继居姊家,往来沔、鄂近二十年(本集《以长歌意无极好爲老夫听爲韵奉别沔鄂亲友》)。孝宗淳熙间客湖南,识闽清萧德藻。德藻以其兄子妻之,携之同寓湖州。居与白石洞天爲邻,因号白石道人,又号石帚。其卒年约爲宁宗嘉定十四年。夔诗词均自成一派。诗格秀美,爲杨万里、范成大等所重;词尤娴于音律,好度新腔,继承周邦彦的词风,在当时和后世词人中有较大影响。晚年自编诗集三卷,已佚。今存《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白石诗说》等。事见夏承焘《姜白石繫年》,《宋史翼》卷二八有传。 姜夔诗,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白石道人诗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到》影印清干隆水云渔屋刊本(简称四部丛刊本),并酌校清嘉庆石门顾氏读画斋刊《南宋群贤小集》(简称群贤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名贤集),与新辑集外诗合编爲一卷。
《灯词》是宋代诗人姜夔所作,诗意充满了春夜的浪漫氛围。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陌东城尽舞儿,
画金刺绣满罗衣。
也知爱惜春游夜,
舞落银蟾不肯归。
诗意:
《灯词》描绘了一个春夜的场景,夜幕降临时,城市的南街上尽头的舞妓们尽情地跳舞。她们身上的衣袍被金线刺绣和彩绘装饰得绚丽夺目。她们知道珍惜春夜的美好时光,不舍得离开,即使月亮已经升起,舞蹈的银蟾也不愿意归去。
赏析:
《灯词》通过描绘春夜的舞蹈场景,展现了宋代都市繁华的一面。诗人以南陌东城为背景,描述了一群舞妓在夜晚尽情舞动的景象。她们的衣袍上绣着金线,彩绘着各种图案,使她们在灯光下显得异常美丽。诗人通过丰富的描写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了舞妓们的婀娜多姿和舞蹈的绚烂动人。
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达了舞妓们对春夜的热爱和留恋之情。即使月亮已经升起,象征着夜晚的终结,舞蹈的银蟾也不愿意离开,仿佛它也沉浸在这美妙的舞蹈之中。这些细腻的描写使整首诗词更加生动而富有情感。
《灯词》通过描绘舞妓舞蹈的繁华场景,表现了宋代都市生活的一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春夜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之情。这首诗词既展现了繁华的景象,又通过描写细节和情感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其中的诗意和美感。
征衣浪自染京尘,骨相终寒不是清。大似有缘乘下泽,多应无分直承明。
偶献子虚登上第,却吟招隐忆中林。春萝秋桂莫惆怅,纵有浮名不系心。
平常行一步,却不堕平常。尽道脚长短,谁知脚短长。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瓶钵绕禅衣,连宵宿翠微。树开巴水远,山晓蜀星稀。识遍中朝贵,多谙外学非。何当一传付,道侣愿知归。
铜壶滴漏初昼,高阁鸡鸣半空。催启五门金锁,犹垂三殿帘栊。阶前御柳摇绿,仗下宫花散红。鸳瓦数行晓日,鸾旗百尺春风。侍臣踏舞重拜,圣寿南山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