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南朝寺,徘徊北顾人。
钟声含晓籁,塔相涌仙轮。
弔古千龄恨,观空万法尘。
三车何处在,归鞅欲迷津。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登大明寺塔》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寂寞的南朝寺庙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迷茫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大明寺塔,
寺庙荒凉无人。
钟声传来,宛如黎明的歌声,
塔顶上空,波涛般涌动着仙人之轮。
诗人深感怀古的千年之恨,
凝视着虚空,万法尘埃纷飞。
他迷惘地问道:古代的三轮车在何处?
归途上的引路人是否也迷失了方向?
诗意和赏析:
《登大明寺塔》通过描绘寂寞的南朝寺庙和庄严的大明寺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中的钟声代表着黎明的到来,象征着新的希望和改变。塔顶上涌动的仙人之轮则展示了神秘与超越尘世的美好景象。
诗人在寺庙中感受到千年来的沧桑和历史的沉淀,他感到深深的怀古之情。凝视着虚空,他看到了万法尘埃的飞舞,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世间万物的无常。他心中充满了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的敬畏之情。
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他在问古代的三轮车在何处,象征着对古代辉煌文明的追寻和思索。而归途中的引路人是否也迷失了方向,则意味着在追求真理和人生意义的旅途中,人们可能会感到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寺庙、钟声、塔顶和虚空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和对古代文化的向往。它让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历史的沧桑以及人类在追求真理和幸福时所面临的困惑和迷失。
离堂徒宴语,行子但悲辛。虽是还家路,终为陇上人。先秋雪已满,近夏草初新。唯有闻羌笛,梅花曲里春。
十年谪宦鬼方人,三遇鸿恩始到秦。今日九衢骑马望,却疑浑是刹那身。
信任水云游,欣放灵猿傻。要去随霞恣害风,乘良马。稳坐香罗帕。南北与东西,选甚高和下。处处来回得自如,呈弓马。会把明珠射。
山中寂寞少花枝,过尽春风病不知。未分春归便无迹,陶瓶聊复浸酴醾。
燕雁下扬州,凉风柳陌愁。可怜千里梦,还是一年秋。宛水环朱槛,章江敞碧流。谬陪吾益友,只事我贤侯。印组萦光马,锋铓看解牛。井闾安乐易,冠盖惬依投。政简稀开阁,功成每运筹。送春经野坞,迟日上高楼。玉裂歌声断,霞飘舞带收。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日晚花枝烂,釭凝
病魂招得未浑全,暝倚秋屏岂是禅。一梦忽成霜蝶去,草深三迳若为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