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树遗真宇,青鸳切紫氛。
路盘千岭出,钟逼九天闻。
林影随崖断,泉声遇石分。
晓风先得日,春崦易藏云。
佛果当轩落,仙苗护砌薰。
客尘聊自拂,稽首贝多文。
宋庠(九九六~一○六六),字公序,原名郊,入仕后改名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安州之安陆(今属湖北)。仁宗天圣二年(一○二四)进士,初仕襄州通判,召直史馆,歷三司户部判官、同修起居注、左正言、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深爲仁宗亲信。庆历三年(一○四三)因其子与匪人交结,出知河南府,徙知许州、河阳。不久召回任枢密使,与副使程戡不协,再出知郑州、相州。英宗即位,改知亳州,以司空致仕。治平三年卒,年七十一。謚元献。宋庠与其弟祁均以文学知名,有集四十四卷,已散佚。清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得宋庠诗文,编爲《元宪集》四十卷。事见王珪《华阳集》卷四八《宋元宪公神道碑》,《宋史》卷二八四有传。 宋庠诗,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元宪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及诸书散见的宋庠诗,编定十四卷。另辑得集外诗七首,附于卷末。
《登龟山上方寺》是宋代诗人宋庠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龟山上的方寺,双树依然遗留真宇,
青鸳鸟飞过切割出紫色的氛围。
曲折的路通过千岭而出,钟声逼近九天传闻。
林影随着崖壁的断裂,泉水声遇到石头分流。
晨曦的微风先感受到阳光,春雨的薄雾容易藏匿云中。
佛果应该落在庭院,仙苗护卫着砌体的芬芳。
行走的尘土不过是自我梳拂,我恭敬地向贝多文致意。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龟山上方寺的景色和氛围。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寺庙的气氛,表达了对山寺宁静、神秘的向往。双树的存在和青鸳鸟的飞舞,增添了一种神奇的紫色氛围。诗中还描绘了曲折的山路、钟声的回响、山崖上的林木和泉水的流动,给人以一种清幽、幽静的感觉。诗人还借景抒怀,表达了对佛果和仙苗的敬仰,并以贝多文的名字来表示自己的身份和自谦之意。
赏析:
《登龟山上方寺》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宁静、神秘的追求。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意象的渲染,使整首诗具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双树、青鸳鸟、泉水等元素与山寺相得益彰,给人以一种宁静、神秘的感受。诗人通过描绘山路的曲折和钟声的回响,增添了诗词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使诗歌更具有魅力。诗人还以佛果和仙苗来象征高尚的境界和修行之路,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渴望。最后,诗人谦虚地以贝多文的名字自谦,展现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自我反省。
整首诗以山寺为主题,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抒发,表达了诗人追求宁静、追求精神境界的情感。同时,诗人的自谦姿态也展示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自我反省。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展示了宋代诗人的才华和美学追求。
苦相身为女,卑陋难再陈。男儿当门户,堕地自生神。雄心志四海,万里望风尘。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低头和颜色,素齿结朱唇。跪拜无复数,婢妾如严宾。情合同云汉,葵藿仰阳春。心乖甚水火,百恶集其身。玉颜随年变,丈夫
这个川藞苴,自来好打共。闹处便入头,恶静而喜动。前年今日始归家,今日前年咱不差。一回饮水一回噎,一瓣栴檀一碗茶。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
日火烧空海欲乾,莲宫深处书生寒。佛家一片清凉景,借与诗人尽日看。
落花狼藉无行处。
举世正营营,閒中意味深。无忧伸足梦,自乐曲肱吟。火软香凝穗,檐虚树长阴。客来难举似,指水印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