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海州城楼》

城外沧溟日夜流,城南山直对城楼,溪田雨足禾先熟,海树风高叶易秋。
疏傅里闾询故老,秦皇车甲想东游。
客心不待伤千里,槛外风烟尽是愁。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登海州城楼》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城外的大海波涛日夜不停地涌流,
城南的山峰直接对着城楼。
溪流和田地在雨水的滋润下丰收成熟,
海边的树木在高风吹拂下叶子容易秋凋。
疏散的官员和老百姓询问旧友的消息,
想象着秦皇帝驾着战车游历东方。
客人的心不再忍受千里之行的痛苦,
站在城楼上,看着外面的风雨,无尽的忧愁。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海州城楼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和人生境遇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描绘了城外的大海波涛不息、城南的山峰直对城楼,营造出壮丽的自然景观。然而,与此同时,诗中也透露出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忧愁。疏散的官员和老百姓询问旧友的消息,暗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而提到秦皇帝东游的想象,则表达了对辉煌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望。

赏析:
《登海州城楼》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自然景观和历史意象的对比,展示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感受。诗中以城外的大海和城南的山峰作为背景,烘托出辽阔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豪迈之感。然而,这些景色与城楼上的观望者相比,显得更加壮丽和辽阔,更加无法触及,也更加令人感到遥远和无奈。

诗中还隐含了一种时代背景和社会意义。疏散的官员和老百姓询问旧友消息,反映了宋代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对安定生活的渴望。而作者对秦皇帝东游的想象,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当下现实的失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给人以思索和深思的余地。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历史意象和社会细节,以及情感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种既壮丽又忧愁的境地,引发了人们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游蛇岗岭庵》

    游历贪行入暮惊,蛇岗岭北衲庵清。西风扫叶秋初劲,野火烧空晓尚明。尘役未能抛白日,仙家不独有青城。借眠熟睡全无梦,服了黄精体自轻。

  • 《青龙寺僧院》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师意如山里,空房晓暮钟。

  • 《关口逢徐迈》

    废寺连荒垒,那知见子真。关城夜有雪,冰渡晓无人。酒里唯多病,山中愿作邻。常闻兄弟乐,谁肯信家贫。

  • 《酬安这谢光兄弟见过》

    不进一二日,不见已想思。况复闭关久,杳无携手期。清谈胜妙药,高韵敌凉飔。愧乏机云美,虚承青眼知。

  • 《金井怨》

    照水羞见影,汲水嫌手冷。闲立梧桐阴,乌啼秋夜永。

  • 《重到城七绝句·张十八》

    谏垣几见迁遗补,宪府频闻转殿监。独有咏诗张太祝,十年不改旧官衔。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