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六和塔》

钱塘江上撑空塔,塔外遥山翠作堆。
酒罢凭栏呼落日,水云深处子陵台。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作品评述

《登六和塔》是宋代诗人阳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登上六和塔所见的壮丽景色,通过塔上俯瞰的视角,展现了江山秀美和自然景观的壮丽景色。

诗词的中文译文:
登上六和塔,钱塘江上高空矗立,
塔外的群山遥远,青翠的山脉堆叠起来。
喝过酒,倚着栏杆呼唤夕阳,
水云深处,子陵台若隐若现。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塔俯瞰江山的景象,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登塔为背景,通过描述钱塘江上高耸的六和塔和远处的青山,展现了壮丽的山水景色。阳枋以登塔的方式,将自然美和人文景观融合在一起,突显了江山秀丽的景色。

在诗中,阳枋提到喝过酒后,倚着栏杆向夕阳呼唤。这种情景增添了一种愉悦和宁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心境。水云深处的子陵台,更增添了一种神秘感和诗意。

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结合,这首诗词表达了阳枋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阳枋运用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登塔之上,亲身感受到了壮丽的景色和宁静的氛围。

总之,《登六和塔》这首诗词以其精湛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人文景观的魅力。

  •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 《送白判官》

    著书不就便相抛,远向襄州谒故交。里舍千头无旧橘,客程三脊有荒茅。买鱼村渡捐孤剑,沽酒山城解弊袍。双鬓岂堪禁岁月,眼看归鳦又成巢。

  • 《玉楼春》

    红绦约束琼肌稳。拍碎香檀催急衮。陇头鸣咽水声繁,叶下间关莺语近。美人才子传芳信。明月清风伤别恨。未知何处有知音,常为此情留此恨。

  • 《长沙杂咏(三首)》

    筠屿烟长碧,兰坡水自香。只宜行画里,忘却在潇湘。

  •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 《书事》

    喜作羊城客,忘为鹤发翁。问天求酒量,翻海洗诗穷。已过西南道,适遭东北风。扁舟载明月,枉作卖油公。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