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拟岘台》

高台俯仰大江驰,南尽瓯闽树影微。
白草秋烟遗战骨,青天寒照落人衣。
襄阳耆旧心如昨,华表仙翁事即非。
东望故园三百里,不堪搔首片云飞。

作品评述

《登拟岘台》是明代甘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拟岘台,俯瞰大江奔腾,南至瓯闽之地,树影微弱。
白色的草地上残留着战争的痕迹,秋天的烟雾遗留下战士们的骨骸,寒冷的天空照耀在人们的衣服上。
对于襄阳的老人来说,过去的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华表上的仙翁的事迹已经不再存在。
望着东方的故园,距离有三百里,我不禁扭头,眼前的片云飘动令人无法忍受。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登上拟岘台后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作者站在高台上,俯瞰着奔腾的大江,向南远望,能看到瓯闽地区的树影微弱。诗中提到了白草秋烟,暗示着历经战乱的痕迹,战士们的骨骸被遗忘在草地上。青天寒照下的景象,反映出作者对战争的忧虑和对逝去岁月的思念。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思念和无奈,即使离故园只有三百里,但眼前的片云飘动使他无法再继续望下去。

赏析:
《登拟岘台》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心境和对战乱年代的思考。诗中通过对大江、树影、草地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痛苦和不安。作者以寥寥数语表达了对战士们的怀念和对战争的反思,揭示出对和平、稳定的渴望。诗的结尾以作者对故园的眺望和眼前片云飘动的描写,表现出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家园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的才情和对时代的关怀,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感人力量。

  •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 《题玄和师仙药室》

    山边萧寂室,石掩浮云扃。绕室微有路,松烟深冥冥。入松汲寒水,对鹤问仙经。石几香未尽,水花风欲零。何年去华表,几度穷苍冥。却顾宦游子,眇如霜中萤。

  • 《送唐大夫罢节归山》

    年少平戎老学仙,表求骸骨乞生全。不堪腰下悬金印,已向云西寄玉田。旄节抱归官路上,公卿送到国门前。人间鸡犬同时去,遥听笙歌隔水烟。

  • 《置酒签厅观荷徐判官携家酿四首》

    绿水波深欲上阶,红蕖香劝要传杯。幕中自有两佳客,又载青州从事来。

  • 《涌金门城望五首》

    风入松词万口传,翻成余恨寄湖烟。难寻旧梦花阴地,剩放新愁雪意天。战罢閒堤眠老马,宴稀荒港泊空船。此心拟欲为僧去,政恐袈娑未惯穿。

  • 《东湖新竹》

    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解箨时闻声簌簌,放梢初见叶离离。官闲我欲频来此,枕簟仍教到处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