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登鹊山》是宋代陈师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历历数青徐。
朴俗犹虞力,安流尚禹谟。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
诗意:
这首诗以登鹊山为题材,描绘了作者登山的情景和感受。诗中表达了作者在攀登山峰时的自信和豪情,以及对山川自然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然山川的赞美。首句“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和自信,他自称只是稍微试试,今年已经可以独自攀登而不需要别人扶助。接着,诗中描绘了山中的泽水交融,清澈见底,历历可数,形容了山中景色的美丽和宁静。
诗的下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川的敬畏之情。他用“朴俗犹虞力”来形容山川的力量,表示尽管山川看似平凡朴素,但却蕴含着强大的力量。诗中提到的“安流”和“禹谟”分别指的是大禹治水和安流治水的智慧和方法,暗示着山川的治水功效,以及古人对治水智慧的传承和推崇。
最后两句“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表达了作者登山的乐趣和对自然的依赖。作者认为整年间只有这样一次登山可以让他感到快乐,而他的病情却无法得到医治,通过与大自然的亲近来寻求慰藉。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隐喻手法,给人以深厚的艺术享受和思考。
破的心仍在,争豪力不堪。开弓初觉颤,盈贯未离贪。衰病先期老,中年岂分甘。唯应樽酒在,万事一醺酣。
高楼吹玉箫,车马上河桥。岐路自奔隘,壶觞终寂寥。芳兰生贵里,片玉立清朝。今日台庭望,心遥非地遥。
楼在浮云缥缈间,浮云破处见朱栏。山光对入郧城紫,溪影横飞梦泽寒。
彩仗雕舆俯碧浔,行春御气发皇心。摇风细柳萦驰道,映日轻花出禁林。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
山裹中流小梵林,宝莲鳌背翠沈沈。半空但觉烟岚合,三面不知风浪深。仙井浴丹开晓日,海门浮玉澹秋阴。洞深瑶草无人采,瘗鹤残碑浸碧浔。
玉塞含凄见雁行,北垣新诏拜龙骧。弟兄间世真飞将,貔虎归时似故乡。鼓角因风飘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里霜。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相,七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压腐儒。料敌知机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