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未厌我来频,一度来观一度新。
出没无时鸥弄暖,飞鸣不禁鹊思春。
物华几换江如故,沙界常空世自尘。
料得西山仙隐辈,且怜且笑倚栏人。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登滕王阁》是宋代曾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滕王阁,夕阳西下,晚霞未尽我来频。每次到来都有新的感受。不论何时,白鸥在水面上嬉戏温暖,飞鸣之间不禁让喜鹊陷入思春之情。
江河之美,几经变迁,但江水依旧如故。沙界常常空虚,世间尘嚣自然而然。我预测西山中的仙人们隐居其中,不禁怜爱并开怀笑看着倚在栏杆上的人们。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登上滕王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叹和对自然变迁的感慨。夕阳下的晚霞给人以美好的感觉,而鸥鹊的活动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气息。江河物华虽经岁月更迭,但其美景依旧不变,与之相对的是现实世界的喧嚣与浮躁。作者在诗中展示了对自然清幽与恬静的向往,将西山仙人隐居的想象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宁静与超脱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词以景描情,以景入情,既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喜悦,又通过景物的变化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超然境界和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意象的交融,展示了作者的感悟和情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体味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
水一塘,fq一只。fq头漾漾知风起,fq背萧萧闻雨滴。醉卧船中欲醒时,忽疑身是江南客。船缓进,水平流。一茎竹篙剔船尾,两幅青幕覆船头。亚竹乱藤多照岸,如从凤口向湖州。
天然石屋两三僧,趺坐寒云几上生。想见瓦炉烟断处,一函经对万松清。
下峡东归十五年,因君话旧意茫然。烦将远道悠悠梦,直到天西暑雪边。
巫山苍翠峡通津,下有仙宫楚女真。不逐彩云归碧落,却为暮雨扑行人。年年旧事音容在,日日谁家梦想频。应是荆山留不住,至今犹得睹芳尘。
旧雨常来,今雨不来,佳人偃蹇谁留。幸山中芋栗,今岁全收。贫贱交情落落,古今吾道悠悠。怪新来却见,文反离骚,诗发秦州。功名只道,无之不乐,那知有更堪忧。怎奈向、儿曹抵死,唤不回头。石卧山前认虎,蚁喧床下闻牛。为谁西望,凭栏一饷,却下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