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盘空迹上云浮,偶逐僧行步步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渐来争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铎外风轻四境秋。
懒指台城更东望,鹊飞龙斗尽荒丘。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着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剌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 罗隐字昭谏,余杭人。后梁太祖开平三年卒,年七十七。补诗一首。
《登瓦棺寺阁》是唐代诗人罗隐的作品。该诗写景描绘了登上瓦棺寺阁后的种种感受与思考。
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踏上瓦棺寺阁后的心情,形容自己身处云雾之间,仿佛跟着一位僧人从山下步行上来,充满忧愁。虽然在途中暂时歇息,但诗人知道自己必须继续前行,不敢回头。
接下来,诗人描写了瓦棺寺阁所在地的景色。瓦棺寺阁周围的树木已经枯老,江水在薄雾中显得更加沉重。风轻轻吹拂着,四方境界逐渐过渡到秋天的气息中。
最后,诗人不愿离开台城,意犹未尽,望着天空中的鹊鸟,直到它们飞离去,荒丘上的一切都变得寂静无声。
中文译文:
下盘空迹上云浮,
偶逐僧行步步愁。
暂憩已知须用意,
渐来争忍不回头。
烟中树老重江晚,
铎外风轻四境秋。
懒指台城更东望,
鹊飞龙斗尽荒丘。
诗意和赏析:
《登瓦棺寺阁》以表现诗人心情和描绘景色为主要目的。诗人以自然景观的变化来映射自己的思考和情绪。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登瓦棺寺阁的经历,表达了一种思考人生的绪,一种对时光流转的感慨。诗人对自己的彷徨与忧愁有所自省,他明白自己必须继续前行,而不能放弃。
诗人通过描写瓦棺寺阁的周围景色,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景物的凋零。树木老去、江水沉重、风轻飘逝,这些形象都是在表现时光的无情流逝,以及对生命的追问。同时,也增加了诗中的寂静和哀愁。
最后,诗人的目光落在台城上,他并不愿意离开,希望能继续远眺。这种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和希望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人生往事的终结和无常。
总体而言,《登瓦棺寺阁》以独特的意象和抒情语言,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意义和人生追求的思考。同时,景物描写也增加了诗中的余情和意境,表达了一种对于美好和寂寞的共鸣。
闻说朝家念履簪,朵颐安肯学羊斟。批涂曾举词臣职,芹曝终怀野老心。晓镜鬓须难染摘,夜檠手口尚披吟。世间蚓窍更鸣和,未识王孙半岭音。
今日都无病,沉吟算此生。誓将全晚节,懒复问修程。畏事防忧患,收心入老成。近时学康节,更敢竞时名。
长相思。望归难。传闻奉诏戍皋兰。龙城远。鴈门寒。愁来瘦转剧。衣带自然宽。念君今不见。谁为抱腰看。
有頍者弁,实维伊何?尔酒既旨,尔肴既嘉。岂伊异人?兄弟匪他。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奕奕;既见君子,庶几说怿。有頍者弁,实维何期?尔酒既旨,尔肴既时。岂伊异人?兄弟具来。茑与女萝,施于松上。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有臧。有頍者弁,实维在
祀盛体荐,礼协粢盛。方周假庙,用鲁纯牲。捧彻祗敬,击拊和鸣。受釐归胙,既戒而平。
珉玉玢幽,裹蹄精良。既刻厥文,亦铸之章。象德维河,至静而方。辅我光尧,万夺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