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望海亭》

谁将龙脊置新亭,一饷登临耳目醒。
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

作者介绍

喻良能,字叔奇,号香山,义乌(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补广德尉。歷鄱阳丞、星源令,通判绍兴府。孝宗干道七年(一一七一),爲建宁府学官。累官国子主簿,工部郎中、太常丞。出知处州,寻奉祠,以朝请大夫致仕。有《香山集》、《忠义传》等,均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香山集》十六卷。事见《敬乡集》卷一○、《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七九《香山集》跋及本集有关诗篇。喻良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山集》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登望海亭》是宋代喻良能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登上望海亭,
谁将龙脊建造了这座新亭,
一登上来,耳目为之一振。
欲要认识海门山尽头的景色,
只见烂银堆积着数不尽的螺青。

诗意:
这首诗以作者登上望海亭的经历为主题,描述了他对眼前壮丽景色的赞叹和好奇。诗中通过描绘亭子的建造和登上亭子后所见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对世界的探索之心。

赏析:
1. 《登望海亭》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登上望海亭的情景,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展示了亭子的独特之处,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登临亭顶的喜悦和兴奋。

2. 诗中的“龙脊”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亭子的屋顶形状,给人以雄伟壮观的感觉。这表达了作者对建筑工艺的赞赏,同时也增添了整首诗的艺术气息。

3. “一饷登临耳目醒”这一句表达了作者登上望海亭后所见景色的美妙和震撼,通过感官的刺激唤醒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渴望。

4. 诗的最后两句“欲识海门山尽处,烂银堆里数螺青”,描绘了眼前的景色,以“烂银堆”来形容山峰的雄伟和高耸,而“螺青”则是一种常见的绿色贝壳。这样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登望海亭》通过对亭子的描绘和对美景的赞美,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和对世界的探索之情,给人以豁然开朗、心旷神怡之感。整首诗字字句句都充满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人产生共鸣,引人回味。

  •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八十八件》

    山工日斲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食具与果具,待宾良有勖。亦将茶具并,饱啜时出俗。公何都赠予,金多不入目。我家固宜之,瓦碗居漏屋。得此尤称穷,客来无不足。唯应赤脚婢,收拾怨常酷。夏席堆青齑,冬盘飣旨蓄。竟无粱肉馔,其愧萧家录。

  • 《汉宫春(次韵稼轩)》

    云曰归欤。纵垂天曳曳,终反衡庐。扬州十年一梦,免仰差殊。秦碑越殿,悔旧游、作计全疏。分付与、高怀老尹,管弦丝竹宁无。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临皋领客,向月边、携酒携鲈。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

  • 《句》

    椒兰平酒酌,簠簋散香箕。

  • 《和陈述古拒霜花》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 《生日和洪山甫见赠韵》

    雪云无罅霁无期,勾引春光入泮池。师道幸为文学掾,尧夫喜见太平时。典衣沽酒从儿笑,闭户吟诗只子知。甚欲相随强歌舞,却怜多病觉衰迟。

  • 《题王侍御宅》

    门向沧江碧岫开,地多鸥鹭少尘埃。绿阴十里滩声里,闲自王家看竹来。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