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乃一乐,人或罕知趣。
而我欲成癖,矻矻了朝暮。
天资苦凡弱,师法非早悟。
目力又已衰,怳若在烟雾。
虽然日数纸,就视辄自恶。
旁人谬怂惥,定未识佳处。
右军固神品,大令亦体具。
嫡传张与颜,尚未肯怀素。
颇怪近世评,似为米老娱。
雄奇在风骨,隐括须法度。
安得再少年,令我进一步。
人高书乃高,此语俗子怒。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灯下学书偶成》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自身才情和年华逝去的感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作者在灯下学书为背景,通过自我表达和自我反思,展现了作者对书法的痴迷和坚持。作者认为学书是一种乐趣,但大多数人却不懂得欣赏。然而,作者却渴望将学书发展为一种癖好,并为此而努力奋斗,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然而,作者意识到自己的才华有限,学习的起步也较晚,视力已经衰退,导致在书法上感到困惑和迷茫。作者形容自己的视力犹如迷雾中,看不清书法的真正境界。
尽管作者不断地用纸笔进行练习,但每当看到自己的作品时,总是自我厌恶,认为自己的水平还不够好。旁人对他的评价可能因为误解而不准确,未能理解他作品的优点之处。右军是指宋代书法家张右丞,大令指的是宋代文学家陆游。他们都是古代书法家的典范,但他们尚未能够领悟孙应时的书法风格。作者对近世对书法的评价感到怪异,认为他们只是追求迎合大众口味而已。
在表达自己对书法的追求时,作者强调书法要有雄奇的气骨,同时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度和规范。他希望能够再次年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作者认为,一个人的身高和书法水平是成正比的,这种说法可能会引起一般人的愤怒。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法的热爱和对自身才华的自我反思。作者渴望在书法上取得更高的成就,但也深感自己的局限和时光的流逝。这首诗词通过对个人追求和自我认知的描绘,表达了对艺术追求的坚持和对人生矛盾的思考。
屈贾死将千载,刘君来泛湘江。沽酒偶留村店,看山不掩船窗。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残年还我从来我。万里江湖烟舸。脱尽利名缰锁。世界元来大。
半年洄泝越江滨,每愧羊裘老富春。归隐尚能联比长,出游复肯祭行神。枯肠近饱三爻梦,宿齿宜肩四豆人。能顾寒斋共芳茗,蠹编时为拂蛛尘。
十年不见鹳鹅军,千里犹残犬彘群。涕泪每从天际老,檄书谁道日边闻。荆蛮战克心犹忍,淮寇平来地已分。莫怪腐儒东海上,时时哀怨动秋云。
大朴既一剖,众材争万殊。懿兹南海华,来与北壤俱。生长如自惜,雪霜无凋渝。笼笼抱灵秀,簇簇抽芳肤。寒日吐丹艳,赪子流细珠。鸳鸯花数重,翡翠叶四铺。雨洗新妆色,一枝如一姝。耸异敷庭际,倾妍来坐隅。散彩饰机案,馀辉盈盘盂。高意因造化,常情逐荣枯。主公方寸中,陶植
天地一深翁,匡庐气所钟。亲传厚斋业,优得考亭宗。劲筇霜崖竹,高标雪峤松。沧溟含雅量,干莫避辞锋。元老皆知敬,憸夫独不容。畏涂尝跌足,道院暂潜纵。冤白州麾晚,身亡奠斝重。魂应归帝所,人尽哭堂封。有道存方册,无名上景钟。死生今隔异,湖海昔过从。芻束无繇致,愁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