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初徵,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宋之问,字延清,虢州弘农人。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以附张易之、武三思,配徙钦州,先天元年赐死。补诗五首。
《登逍遥楼》是唐代文人宋之问的一首诗,描述了在逍遥楼上望着家乡的边关时的景象和思绪。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登上逍遥楼,望见故乡的边关,清澈绿水与云雾交织间。北方离衡阳有二千里之遥,无法借雁足传书回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思念之情和远离家乡的苦闷之感。逍遥楼是诗中的背景,它位于一座高山上,可以俯瞰远方的边关。当诗人站在楼上,看着家乡的边关时,他发现那里的绿水清澈,云雾缭绕,景色美丽而宜人。但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衡阳有两千里的距离,回家的路途遥远,没有任何方法可以传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这首诗意蕴含了对家乡的怀念和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心境的沉郁和孤单。诗中描绘的风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既美丽又忧伤的氛围。
这首诗词给人以思绪飘渺、离愁别绪的感觉。读者能够体味到诗人身处他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使诗词更具意境和情感张力。这首诗虽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又带有一种淡淡的无奈和无奈的情绪,给人留下了一种对故乡乡情的真实感受。
翠华扶辇出彤庭,蜜炬星繁天未明。鵷鹭分行江上别,熊罴从驾雨中行。绿波淼淼浮三殿,紫禁沈沈断六更。惟有周遭山似洛,不堪回首泪纵横。
燕随社去雁初来,黄蜀葵花隔岸开。万里江湖秋思动,捣橙和蟹荐新醅。
重来日涉整前盟,欲与渊明细论朋。向市闹中浑觉胜,可人幽处不妨仍。岁寒依旧竹三迳,春意长新花数棚。对景舂容无一事,好将气马款调乘。
向重门深闭,永夜孤眠,梦魂飞过。梦里分明,共玉人双卧。粉淡香浓,翠深红浅,是那回梳裹。楚雨难成,巫云易散,依前惊破。无绪无聊,向谁分诉,独语独言,自家摧挫。梦也多磨,更那堪真个。暗数残更,半欹孤枕,对夜深灯火。怨泪频弹,愁肠屡断,伊还知麽。
儿曹谈笑觅封侯,自喜婆娑老此丘。棋鬭机关嫌狡狯,鹤贪吞啖损风流。强留客饮浑忘倦,已办官租百不忧。我识箪瓢真乐处,诗书执礼易春秋。
月黑村空夜半时,操戈暴客苦相追。也知不但因胠箧,欲乞萧萧暮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