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雄州城楼》

三关相直断华戎,燕蓟山川一望中。
斥堠人间风马逸,朝廷恩广使轺通。
岁颁金絮非无策,利尽耕桑岂有穷。
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登雄州城楼》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雄州城楼后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民众幸福的期望。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三关相直断华戎,
燕蓟山川一望中。
斥堠人间风马逸,
朝廷恩广使轺通。
岁颁金絮非无策,
利尽耕桑岂有穷。
自古和亲诮儒者,
可怜汉将亦何功。

诗意:
登上雄州城楼,可以俯瞰三关相对,阻断了北方的侵略。远望燕蓟的山川,景色一览无余。城内的士兵戍守,国家的风马消息传递迅速,朝廷的恩德广泛传达。每年颁发的金绢赏赐,并非没有良策可行,国家的利益并不会耗尽,农桑事业也不会有穷尽的时候。然而,自古以来和亲政策遭受了儒家学者的诟病,可怜的汉将们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功绩。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北方边防的雄州城楼为背景,通过描绘城楼上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首句通过“三关相直断华戎”交代了雄州的重要地理位置,强调了其对北方敌患的阻挡作用。接着,诗人通过“燕蓟山川一望中”展示了城楼上的壮丽景色,形容了边疆的壮美和辽阔。接下来的两句“斥堠人间风马逸,朝廷恩广使轺通”表达了政府善于施恩赏罚,使得国家疆界安宁,并且政令畅通无阻。接下来的两句“岁颁金絮非无策,利尽耕桑岂有穷”表达了国家的赏赐和经济的兴旺,强调了国家的富强和农业的丰收。最后两句“自古和亲诮儒者,可怜汉将亦何功”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亲政策的不满和对汉将们功绩的怀疑。整首诗词以雄州城楼为背景,通过描写景色和表达抒发情感,展示了诗人对国家繁荣和民众幸福的期待。

  • 《原壤歌》

    貍首之斑然。执女手之卷然。

  • 《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病欲疏 一作: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 《山路见花》

    晓红初拆露香新,独立空山冷笑人。春意自知无主惜,恣风吹逐马蹄尘。

  • 《冷泉亭》

    老木碧毵毵,幽亭著两三。山飞不到地,空处遂为岩。古塔开苍藓,清泉滴暮岚。游人莫来此,渠正试春衫。

  • 《偈颂十四首》

    无上在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诸求一乘入,目以为无作。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妄立虚假名,可为真实义。唯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以在五蕴法,及以蕴中我。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常应诸根用,而不

  • 《夜坐中庭》

    萧散坐中庭,三更月未生。溯风凉醉颊,汲井濯尘缨。草露沾衣冷,天河隔树明。裴回不能睡,鼓角下高城。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