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郢州白雪楼》

白雪楼中一望乡,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来渡口逢京使,说道烟尘近洛阳。
[时淮西寇未平。
]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作品评述

《登郢州白雪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登上郢州白雪楼,一眼望见故乡,青山连绵,水波浩渺。早晨到达渡口时,碰巧遇到派往京城的使者,他告诉我烟尘已逼近洛阳。[此时淮西的叛逆尚未平定。]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白居易对故乡乡愁的感受。白雪楼是一座高楼,站在楼上,他可以俯瞰整个郢州的美景,同时也可以望见故乡的风貌。诗中的青山和水波勾勒出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而早晨遇到的京城使者则带来了关于洛阳的消息。整首诗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乱所带来的困扰。

赏析:
1. 描绘自然景色:诗中的青山和水茫茫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和壮美。白居易运用形象的语言,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白雪楼之上,欣赏着美景。

2. 对故乡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故乡的山水景色,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白居易身处郢州,远离故土的他通过诗词寄托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3. 战乱背景的隐喻:诗中提到"烟尘近洛阳"和"淮西寇未平"暗示了战乱的不安和不稳定。这些背景隐喻了时代的动荡和白居易内心的不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象,展现了白居易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乱时局的忧虑。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也给人以美的享受,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

  • 《秋日田父辞二首》

    啄黍黄杂没骨肥,绕篱绿橘缀枝垂。新酿酒,旋裁衣,正是昏男嫁女时。

  • 《天都峰》

    维帝有下都,作镇此南国。孤撑紫玉楼,横绝太霄碧。晶荧砂窦红,夭矫泉绅白。晴云无尽藏,竟日袅幽石。诸峰三十五,离立侍傍侧。会稽眇小哉,请议职方籍。

  • 《检近稿偶志》

    少小学为文,韩苏有卓型,别裁及诗格,李杜真前旌。立言人所志。见道羌孰能,自读宋儒书,始知朱与程。诏我为学方,主敬与存诚,空言信何补,要道在躬行。矧兹继百王,君师任匪轻,衡门有遗贤,安能致诸廷?沟壑有饿殍,安能饱以羹?返己率多惭,佳文何足称。有时雨未降,披衣

  • 《题昌化县双溪馆》

    奔流槛外薄豀鸣,曾入坡仙拄杖声。天目远连山势曲,路头争说县官清。林重鸟爱冲烟没,桥毁人看涉水行。忙里能偷此閒乐,抗尘宁复叹劳生。

  • 《园中时蔬尽皆锄理唯秋兰数本委而不顾彼虽…遂赋二章》

    场藿已成岁,园葵亦向阳。兰时独不偶,露节渐无芳。旨异菁为蓄,甘非蔗有浆。人多利一饱,谁复惜馨香。幸得不锄去,孤苗守旧根。无心羡旨蓄,岂欲近名园。遇赏宁充佩,为生莫碍门。幽林芳意在,非是为人论。

  • 《芦花动》

    连素穗,翻秋气,细节疏茎任长吹。共作月中声,孤舟发乡思。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