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山川几落晖,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有祀圆丘庆六飞。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登云台》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云台的景象,融合了山川、寺庙、碑刻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壮丽的气势和历史的沉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吴越山川几落晖,
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
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
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
有祀圆丘庆六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越山川的景色,展示了一个壮丽的夕阳余晖。作者登上云台之后,转身步入云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寺庙的名字曾经被赋予天真的锡,而碑刻上的字却空传着武肃的力量。灵洞被土埋,棘草掩盖,古台的石块散落在松园之间。曾经有龙旗和鸾辂遮挡的场景,庆祝着六位飞仙的祭祀。
这首诗词以山川景色和寺庙碑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一种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壮丽景象。山川的晚霞和云台的神秘感,寺庙和碑刻中的历史记忆,以及灵洞和古台的废墟,都呈现出一种时光流转和岁月沉淀的意味。这首诗词展示了董嗣杲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同时也通过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画面。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
头白高僧心已灰,石菖蒲长水蕉开。庄严茗事炉烟起,不用关防俗子来。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卷绡幕。已怜池上歇芳菲,不念君恩坐摇落。世上荣华如转蓬,朝随阡陌暮云中。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长信宫,昭阳殿,春来歌舞妾自知,秋至帘栊君不见。昔时嬴女厌世纷,学吹凤箫乘彩云。含情转睐向箫史,千载红颜持赠君。
徭役苦流滞,风波限溯洄。江流通地骨,山道绕天台。有鸟图南去,无人见北来。闭门沧海曲,云雾待君开。
贪閒常怕拆人书,今日开缄病已无。数纸云情动金石,一篇天籁集笙竽。心交物类相感志,愿在衣冠盛事图。稍稍斯文振吾党,快来青鬓躐华途。
势似孤峰一片成,坐来疑有白云生。主人莫怪殷勤看,远客长怀旧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