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山川几落晖,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有祀圆丘庆六飞。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登云台》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云台的景象,融合了山川、寺庙、碑刻等元素,展现了一种壮丽的气势和历史的沉淀。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吴越山川几落晖,
登临转步入云扉。
寺名曾侈天真锡,
碑字空传武肃挥。
灵洞土埋攒棘掩,
古台石落借松园。
龙旗鸾辂曾遮拥,
有祀圆丘庆六飞。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吴越山川的景色,展示了一个壮丽的夕阳余晖。作者登上云台之后,转身步入云扉,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寺庙的名字曾经被赋予天真的锡,而碑刻上的字却空传着武肃的力量。灵洞被土埋,棘草掩盖,古台的石块散落在松园之间。曾经有龙旗和鸾辂遮挡的场景,庆祝着六位飞仙的祭祀。
这首诗词以山川景色和寺庙碑刻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表达了一种积淀着历史与文化的壮丽景象。山川的晚霞和云台的神秘感,寺庙和碑刻中的历史记忆,以及灵洞和古台的废墟,都呈现出一种时光流转和岁月沉淀的意味。这首诗词展示了董嗣杲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同时也通过景物的描绘,勾勒出了一幅富有想象力和诗意的画面。
辄从荀玉镇扶风,政事龚黄一样同。白发归田嗟我老,黑头入相属之公。萧然旧菊荒芜里,欣在甘棠蔽芾中。诏下鸳湖天咫尺,好风行送画船东。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步晚香醪熟,村村自送迎。
行不记。贪看远峰颦翠。风约柳花吹又起。故黏行客袂。老大浑无欢意。不为伤春憔悴。茅屋数间修竹里。日长春睡美。
鹤驾腾空春复秋,淡烟寒日锁林丘。夕郎自是金门客,莫更临风思远游。
十年三赴四陵朝,又逐诸公一举镳。龙尾道瞻回辇近,马蹄尘送入山遥。天开野色川原净,日出城头雾雨消。无数晚花秋树里,未须风物向春饶。
蜀郡方齐鲁,文翁迈儁贤。箕裘承宪业,星宿近台躔。宇宙汾阳鼎,风云祖逖鞭。闲威分海徼,节制控闽川。馈饷功曾立,廉能迹屡傅。儒冠真耀武,师府重芳年。参尽旌麾石,驰驱将相前。豪挥惊草檄,燕集见华篇。吏牌分占授,军机妙转旋。百蛮元震讋,诸校益贞坚。训练群材进,钧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