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登祝融峰喜霁》

仰止扶藜鬓发苍,恰当风雨暗三湘。
为谁一闢天无际,及我重来日未央。
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
老僧耐得从头问,问到吴门竟渺茫。

作者介绍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登祝融峰喜霁》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仰望天空,我扶着拐杖,鬓发已经斑白,
正适时地,风雨遮蔽了湘江的景色。
是为了谁,打开了通往无边天际的大门,
而我,一次又一次地重返这尚未结束的日子。
江河穿越了数个州,蜿蜒曲折无数次,
山脉紧贴农田,将一半的土地染上苍黄。
老僧耐心地从头询问,
问到吴门,却发现一切都变得渺茫。

诗意:
《登祝融峰喜霁》描绘了作者登上祝融峰时的景象。诗中运用了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思考和感慨。通过描写风雨交加的湘江和久经沧桑的山脉,以及作者自己年老的状态,诗词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作者在问答间的对话中,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词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老僧的询问,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思考。诗中的"祝融峰"象征着高峻的山峰,而"喜霁"则代表着风雨过后的晴朗天气,蕴含着希望和重生的意味。诗中的"江过数州多曲折,山缘长亩半青黄"描绘了江河蜿蜒曲折的景象,以及山脉与农田相连的景观,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和生命的延续。而老僧的出现则象征着智慧和对人生的思考,通过对话的形式,作者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疑问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和生命变迁的深刻感悟。

  • 《句》

    击瓯楼上碧江隈,楼下江声寂寞回。

  •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

    妾出于微贱。小年时、朱弦弹绝,玉笙吹遍。粗识国风关睢乱,羞学流莺百啭。总不涉、闺情春怨。谁向西邻公子说,要珠鞍、迎入梨花院。身未动,意先懒。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靓妆按曲,绣帘初卷。道是华堂箫管唱,笑杀鸡坊拍衮。回首望、侯门天远。我有平生离鸾操,颇哀而不

  • 《雩祀乐章·肃和》

    朱鸟开辰,苍龙启映。大帝昭飨,群生展敬。礼备怀柔,功宣舞咏。旬液应序,年祥叶庆。

  • 《咏凤》

    千仞翱翔览德辉,成汤解网四灵归。梧桐欲下还惊去,悄悄饥鹰掠树飞。

  • 《天神二首》

    天下梅花主,扶桑文字祖。这个正法眼,云门答道普。菅君本不假凡胎,直自灵山会上来。五百年间无识者,扶桑佛法一枝梅。

  • 《题杜盘涧叟冥鸿亭》

    少陵杜鸿渐,颇薰知见香。风流有诸孙,结屋庐山阳。藉交游侠窟,猎艳少年场。光怪惊邻里,收身反摧藏。江湖拍天流,罗网盖稻粱。安能衍衍饱,遂欲冥冥翔。畏影走万里,不如就阴凉。亭东亭西渺烟水,稻田衲子交行李。古灵庵下倚寒藤,莫向明窗钻故纸。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