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翠蟠空一样高,月分寒影落庭皋。
哦诗猛把阑干拍,宿鹤惊飞露湿袍。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爲诗文”。以游幕和教馆爲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余。晚年曾自编其诗爲《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 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譌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余首。
《滴翠松》是宋代诗人黄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滴翠松,高耸入云,苍劲挺拔,宛如一位老者般矗立在空旷的地方。月亮半分寒光照射下来,投下冷冽的阴影,映照着庭院的青草。诗人黄庚犹如一位激情澎湃的吟游诗人,忍不住拍打着阑干,以表达内心的激动。这突然的动作惊起了宿在松树上的鹤,鹤扇动翅膀惊飞起来,羽毛上沾满了夜露,湿透了鹤的白色羽衣。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借助月光和鹤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情和渴望。松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月光和阴影则给诗词增添了一丝寒意和神秘感。诗人在情感的冲动下,拍打着阑干,象征他内心的激动和振奋。而鹤的惊飞则强调了这种激动的突然性和力量。诗词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静谧与激情并存的氛围。
这首诗词通过对松树、月光和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激情追求。松树作为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了坚韧和长寿。月亮的寒光和阴影给诗词增添了一种冷峻的氛围,与诗人内心的激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的拍打行为象征他的情感激荡,他的内心世界因为这棵松树而得到了触动,他的心灵得到了释放。而鹤的惊飞则是对这种突发情感的回应,强调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冲动和激烈。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感知和对生命情感的澎湃表达。通过对松树、月光和鹤的描写,诗人以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传递出一种激情与渴望的美感。
孤形侣云汉,凉思满山楼。高树自吟籁,清樽聊赏幽。检书初志动,抚剑壮心留。蟋蟀不知事,喧声何不休。
忆昨桃包返故乡,意君束带侍明光。一书似坐穷为崇,百计无如去最长。蚁穴梦残何足记,蟆陵愿在莫须偿。即今台阁多收召,定有名公雪孝章。
甘风远集闻朝嘒,怨月深栖有夜鸣。凉牖疏明稀老翠,雨畦幽独立新清。
年来复有事堪嗟,载笔商丘鬢欲华。酒好未陪红杏宴,诗狂多意刺桐花。
子寿右史、黄子由匠监、沈应先大著过桂隐即席作清明初过后,正空翠、霭晴鲜。念水际楼台,城隅花柳,春意无边。清时自多暇日,看连镳、飞盖拥群贤。朱邸横经满坐,紫微渊思如泉。高情那更属云天。语笑杂歌弦。向啼鴂声中,落红影里,忍负芳年。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
绍兴士人,高宗绍兴末曾题诗鸣山祠。事见《贵溪县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