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飞不高丈,啾啾聚榛菅。
太仓有腐粟,安得悦尔颜。
弋人四惊逐,飞投网罗间。
巢中众雏鸣,望其母来还。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低飞雀》是宋代徐照创作的一首诗词。该诗以描写雀鸟的飞行为主题,表现了雀鸟低飞的形象和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状态,同时也寓意了人生的困境和奋斗。
诗词的中文译文:
低飞的雀鸟,不高超过丈许,
啾啾地在草丛中聚集。
太仓里有一些变质的谷粒,
我怎样才能取悦你的容颜呢?
猎人四处惊扰,追逐着它们,
它们飞入网罗之间。
巢中的幼雏鸣叫着,
期盼着母亲的归来。
诗意和赏析:
《低飞雀》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雀鸟的生存境遇,抒发了人生的困境和奋斗的主题。诗中的雀鸟低飞,象征着生活在底层的人们,面临着困难和压力,为了生存而奔波。太仓里的腐粟则暗示了贫瘠和不足,作者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困境的感受。
诗中的猎人和网罗象征着外界的压迫和困扰,它们时刻威胁着雀鸟的生存。巢中的雏鸟的呼唤和期盼,表达了对母爱和关怀的渴望。整首诗通过描绘雀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困苦境遇的感同身受,同时也寄托了对希望和温暖的渴望。
《低飞雀》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雀鸟的形象和它们的处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人类生活中的困境和奋斗。这首诗词通过寓意和象征手法,使读者产生共鸣,引发对生命意义和希望的思考。同时,它也展现了徐照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体现了宋代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山林啸聚繁有徒,州家买尽勤招呼。县官被命不敢逊,麒麟出模群狐孤。昨者参州红帕首,高官厚禄恣狂图。呜呼三歌兮歌三发,天翻地覆纲常滚。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甘苦炎凉已遍经,少年磨洗晚年成。脚行险处人都错,心放宽时事自明。阅世兴衰天有眼,随时消长水无情。一身收拾归绳墨。才动千条万绪生。
舍筏求香偈,因泉演妙音。是明捐俗网,何独在山林。缭绕藤轩密,逶迤竹径深。为传同学志,兹宇可清心。
殷勤稽首维摩诘,敢问如何是法门。弹指未终千偈了,向人还道本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