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梅花,为谁开遍春风萼。
短亭萧索。
草草传杯酌。
送子先归,我羡辽东鹤。
他年约。
瘦藤芒_。
共子同丘壑。
[约公元一一七三年前后在世]字季克,建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乾道末前后在世。从张栻、朱熹讲学。工汉隶。父吕祉,绍兴七年(1147)于淮西兵变死后,敕葬于邵武,胜己因家焉。从朱熹讲学。仕为湖南干官,历江州通判,知杭州。淳熙八年辛丑(1181),知沅州,坐事放罢。罢官后至长沙,有《满江红·辛丑年假守沅州蒙恩贬罢归次长沙道中作》词。官至朝请大夫。
《点绛唇(长沙送同官先归邵武)》是宋代吕胜己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满路梅花,为谁开遍春风萼。
满目皆是盛开的梅花,开放得如此茂盛,谁是它们的主人?
短亭萧索。草草传杯酌。
在短亭上,寂寥冷清。匆忙地传递酒杯相劝。
送子先归,我羡辽东鹤。
我送你先回去,我羡慕辽东的孤鹤。
他年约。瘦藤芒_。共子同丘壑。
约定未来的某一年,再见面。瘦弱的藤蔓纠结在一起,我们共同生活在山丘和山谷间。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在长沙送别同官,而同官先回归邵武。诗中以梅花作为意象,表达了离别时的思念和对归途的羡慕之情。满路盛开的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生,但诗人感叹这美景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他人。短亭的冷清和匆忙相劝的场景,进一步凸显了离别的忧伤和无奈。诗人送别同官归乡,并表达了对他的羡慕之情,将自己比作瘦弱的藤蔓,与同官共同生活在山丘和山谷之间的景象,展现了对友谊和归乡的向往。
整首诗词以梅花和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归途的羡慕之情,展现了人情之间的真挚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增添了诗词的抒情色彩,使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与人情之间的共鸣。
蜀相披荒垒,唐人拓密林。四川襟带重,六诏雾云深。盐米成民业,珠犀作吏箴。官閒无一事,闭合念亲心。
风棱索索许子伯,轺车督邮声赫赫。裔孙德似官亦同,独乘瑞雾开羽翮。金陵城里春色多,疑是六朝旧金碧。只宜细看後庭花,慎莫垂泪江家宅。吴醥那解醉离肠,嗟余自是思归客。荷叶开时杨梅熟,江南江北遥相忆。
滴地酒成冻,喧天鸦诉寒。窗风经怒响,帘日漏温痕。偶尔寻梅去,其如驻屐难。沙鸥脚不袜,故故踏水翻。
老矣书无分,居然眼有花。墨兵非死友,陆諝且生涯。雪後霜逾劲,吟边帽只斜。小儿知我懒,夜诵故諠哗。
人品如许高,不卑一官小。居之以廉勤,王事岂难了。
千丈擎天手。万卷悬河口。黄金腰下印,大如斗。更千骑弓刀,挥霍遮前后。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个他家偏有。算枉了、双眉长恁皱。白发空回首。那时闲说向,山中友。看丘陇牛羊,更辨贤愚否。且自栽花柳。怕有人来,但只道、今朝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