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点绛唇(代净众老)》

此夜中秋,不向光影门前过。
披衣得坐。
无佛众生我。
没鼓打皮,借问今几和。
还知么。
就中两个。
鼻孔谁穿破。

作者介绍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作品评述

《点绛唇(代净众老)》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向子諲。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中秋夜,我不去光影门前游玩。我穿上衣服坐下来,感受着这个世界没有佛和众生的存在。没有鼓声敲打着皮鼓,我想问一下现在是几点钟了。你还知道吗?在这其中有两个人。是谁用鼻孔穿破了?

诗意:
《点绛唇(代净众老)》可以说是一首具有隐喻和哲理意味的诗词。作者通过描绘一个寂静的夜晚和自身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世俗繁华和虚妄存在的超越和超脱,体现了禅宗思想的影响。

赏析:
这首诗词以中秋夜为背景,表现了作者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作者选择不去光影门前,意味着他不参与纷繁的人间事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他穿上衣服坐下来,表示他安放自己的身心,超越了佛和众生的存在,进入了一个超越世俗的境界。

诗中提到没有鼓声敲打皮鼓,暗示着现实世界的喧嚣和虚妄被抛弃,作者希望问一下现在的时间,似乎是希望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与现实脱离。最后,作者提到有两个人,通过鼻孔穿破,这是一个比喻,可能指的是两个修行者或者追求真理者,通过修行和超脱,达到了某种境界。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超然世俗的心境,表现出对现实世界的超越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通过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作者表达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对超越世俗束缚的渴望。这种超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佛教禅宗思想的倾慕和追求。

  • 《月下小酌》

    草树已秋声,郊原喜晚晴。风生云尽散,天阔月徐行。下箸槎头美,传杯瓮面清。追欢犹可勉,徂岁不须惊。

  • 《招西洞道者》

    危峰抹黛夹晴川,树簇红英草碧烟。樵客云僧两无事,此中堪去觅灵仙。

  • 《西园席上记事》

    花随春尽觅无痕,尚续馀欢索侑尊。一曲未终人已去,西园灯火欲黄昏。

  • 《雨后有感》

    逐日愁闻雨,今朝喜遇晴。云开山卖状,月出海生明。天地有常理,古今无限情。静中观世变,安得见河清。

  • 《宿法华寺》

    松雨时复滴,寺门清且凉。此心竟谁证,回憩支公床。壁画感灵迹,龛经传异香。独游寄象外,忽忽归南昌。

  • 《好事近(赠赵制机)》

    行到竹林头,探得梅花消息。冷蕊疏英如许,更无人知得。冰枯雪老岁年徂,俯仰自嗟惜。醉卧梅花影里,有何人相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