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燕高张,玉潭月丽玻璃满。
旆霞行卷。
无复长安远。
夏木阴阴,路袅薰风转。
空留恋。
细吹银管。
别意随声缓。
张孝祥(一一三二~一一七○),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歷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第一。方第,即上疏言岳飞冤狱,忤秦桧,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桧死,召爲秘书省正字,累迁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爲御史中丞汪彻劾罢。寻起知抚州。孝宗即位,知平江府。召爲中书舍人,迁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贊军事。领建康留守。力贊张浚主战,爲宰相汤思退所忌,以张浚党落职。思退罢,起知静江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復以言者罢。俄起知潭州,权荆湖南路提点刑狱,迁知荆南、荆湖北路安抚使。干道五年(一一六九),因疾力请归养侍亲,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六年,卒。年三十九。有《于湖集》四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宣城张氏信谱传》,《宋史》卷三八九有传。 张孝祥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慈谿李氏藏宋刊《于湖居士文集》(其中诗十一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简称小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点绛唇(饯刘恭父)》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孝祥。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绮燕高张,玉潭月丽玻璃满。
旆霞行卷,无复长安远。
夏木阴阴,路袅薰风转。
空留恋,细吹银管。
别意随声缓。
诗意:
这首诗词是张孝祥为了送别刘恭父而写的。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赏析:
诗词开篇写道:“绮燕高张,玉潭月丽玻璃满。”这里描述了燕子高飞,玉潭倒映明月,如同玻璃一般晶莹剔透的美景,展现出宏大壮丽的气势。
接着诗人写道:“旆霞行卷,无复长安远。”这句表达了旗帜飘扬的壮丽场面,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已经到来,离开了长安的远方。
然后,诗人写道:“夏木阴阴,路袅薰风转。”这里描绘了夏日树荫下的凉爽景象,薰风吹拂着路旁的树叶,给人一种清凉惬意的感觉。
最后两句:“空留恋,细吹银管。别意随声缓。”诗人表达了对离别的留恋之情,通过细吹银管的音乐将别离之意渐渐延缓。
整首诗词以离别为主题,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物和音乐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离愁别绪。这种辞别之情抒发出作者对被离别者的深深思念和留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离别时的忧伤和无奈。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情表达,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离别的苦楚,展现了宋代诗词的优美和深沉。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於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深居陋巷不妨幽,翠竹当门水满沟。每遇事来先觉懒,欲为官去又还休。田园自乐陶元亮,乡里多称马少游。除却读书无所好,有时闲作北岩游。
故人平日号推诚,然诺应当作世程。已是赏花频爽约,若为把菊又渝盟。诗成本拟君相和,酒熟当怜我独倾。惆怅死生犹未满,如今先已见交情。
襟怀能坦坦,色笑更欣欣。似道黄叔度,草玄扬子云。归舟真已具,别袂不能分。岁月愁边雁,飞鸣报客闻。
迟日侵阶,和风入户,朱弦欲奏还倦。一幅鸾笺,五云飞下,赐予内家琴苑。音随指动,犹仿佛、虞薰再见。妙处谁能解心,和平自无哀怨。猩罗帕封古洗,有龙涎、渗花千片。骤睹瑶台清品,眼明如电。爇白桐窗竹几,渐缕缕腾腾细成篆。就祝金闺,天长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