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
闹蛾雪柳。
人似梅花瘦。
行乐清时,莫惜笙歌奏。
更阑后。
满斟金斗。
且醉厌厌酒。
曾觌(音di迪)(1109-1180) 字纯甫,汴京(今河南开封)人。绍兴中,为建王内知客。孝宗受禅,以潜邸旧人,授权知阁门事。淳熙初,除开府仪同三司,加少保、醴泉观使。趋奉宫廷,词多应制之作。其词语言婉丽,风格柔媚。代表作为《阮郎归》、《水调歌头》(三)、《西江月》(一)、《定风波》(【二】、【三】)、《长相思》、《采桑子》、《眼儿媚》(一)、《忆秦娥》(五)等,其中以《阮郎归》一词为最著名。该词虽是一首咏燕词却通篇不着一燕字,庭院深深,杨柳阴浓,燕子双双终日呢喃,独占风光;凌空飞舞,仿佛池中点点浮萍散漫,又象风中飘扬的柳絮那样轻盈。末尾两句词人借燕子惜花表现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怜惜之情。全词画面生动,描摹传神,结构上浑然天成,不愧佳作。纯甫词结有《海野词》。
点绛唇(庆即席上)
璧月香风,万家帘幕烟如昼。
闹蛾雪柳。人似梅花瘦。
行乐清时,莫惜笙歌奏。更阑后。
满斟金斗。且醉厌厌酒。
译文:
明亮的月光,香风袭来,万家帘幕中的烟雾如同白昼。
热闹的蛾儿飞舞,雪柳婆娑。人们如同梅花一般纤瘦。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不要吝惜笙歌的奏响。更深夜过后,
满斟金斗,尽情饮酒,畅意尽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喜庆的场景,以婚宴为背景,展示了宴会上的欢乐氛围和人们的欢愉心情。诗中以璧月(明亮的月亮)和香风作为开头,给人一种明亮、清新的感觉。接着描述了宴会上的热闹景象,蛾儿飞舞,雪柳婆娑,人们的身姿纤瘦如梅花,充满了青春和活力。诗人呼吁在这美好的时光里,不要吝惜笙歌的奏响,尽情享受宴会的乐趣。诗的结尾,满斟金斗,且醉厌厌酒,表达了人们尽情享受宴会的心情。整首诗以欢乐和放松的氛围为主题,展示了宴会上人们的欢愉和快乐,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四篇诗得褭蹄金,妙旨初临法语寻。要我尽除儿子气,知公全用老婆心。平章许事真难可,付嘱斯文岂易任。感激面东垂涕泗,高山从此少知音。
节士耻随时世妆,若为妩媚著春裳。何如清淡甘天分,莫与儿曹较色香。
出家人。要求真。遍计长空绝点尘。明知虚谷神。日为邻。月为亲。天地之中转法身。方知物外人。
一自相从十八姨,春山游遍故枝移。扑帘时助娇娥绣,点砚常窥骚客诗。国色尚存衣带引,清香不改月明知。蝶来北苑蜂南去,谁向楼头话别离。
早擅渊源学,常怀恳款忠。云龙际千载,典册冠三公。论谏宁中止,谋谟不苟同。此心谁复识?志士泣秋风。
至宝非关少识真,都缘未睹十城珍。如何绝域穷南地,却有唐朝辅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