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呼点绛唇
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
有谁同坐。
妙德毗卢我。
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
还知么。
更没别个。
且莫分疏破。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爲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
《点绛唇》是宋代诗人向子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俗称为点绛唇,绿水青山美如画。
明亮的月轮越过树梢。
有谁与我一同坐在这里。
妙德毗卢是我的名字。
石女高歌,古代的曲调无人与她和唱。
你还知道吗?
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她。
暂时不要分开,不要破坏这美好。
诗意和赏析:
《点绛唇》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诗中以点绛唇(指山中红色的花朵)和绿水青山来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这些景色如画般美丽。明亮的月光从树梢上掠过,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氛围。
诗中提到作者坐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表达了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受。妙德毗卢是作者的名字,表明作者将自己与大自然联系起来,与山水相互呼应。石女高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古代的曲调的向往,但又感慨时光流转,无人与其和唱。最后的呼吁“还知么,更没别个,且莫分疏破”,表达了作者希望保持这美好的景色和情感的呼吁,不要去破坏它。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和谐美好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呼唤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珍惜美好的事物。
南阳家法是人知,刚被丹霞教坏伊。致使亲生龙凤子,一时翻作鼠黏儿。
灵山名达蓬,香水霭瞻蔔。龙只久覆获,云物翳深谷。拂衣向劫中,神斧断苍玉。至今天人尊,灵迹印金粟。颇闻开士识,飞锡隐岩麓。坐令湖海客,香供走川陆。巍巍虔报地,色相俨金屋。缅想旧巾瓶,犹能慰心目。篮舆访莲社,一笑欣自足。抚事动幽寻,畴能氓宁辱。松炉袅如见,余力
西方好,七宝甃成池。四色好华敷菡萏,八功德水泛清漪。除渴又除饥。池岸上,楼殿势飞翚。碧玉雕栏填玛瑙,黄金危栋间玻璃。随处发光辉。
御气黄花节,临轩紫陌头。早阳生彩仗,霁色入仙楼。献寿皆鹓鹭,瞻天尽冕旒。菊樽过九日,凤历肇千秋。乐奏薰风起,杯酣瑞影收。年年歌舞度,此地庆皇休。
哦诗思远人,欲往无羽翰。焚香闭门睡,睡起香未残。
镜中双鬓已非鸦,身在江湖心在家。道路飘零如柳絮,山川迤逦近梅花。客行有债频沽酒,老怕无眠戒饮茶。昨夜梦归沧海上,钓竿横插雁边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