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径朱阑,暖烟晴日春来早。
自家亭沼。
不问人寻讨。
携酒提篮,儿女相随到。
风光好。
醉欹纱帽。
索共梅花笑。
朱敦儒(一○八一~一一五九)(生年据朱敦儒跋唐太宗赐韩王嘉《兰亭帖》“绍兴十六年时年六十六”推定),字希真,号巖壑,河南(今河南洛阳)人。钦宗靖康初召授学官,辞归。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再召不就(《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三)。绍兴三年(一一三三),特补迪功郎(同上书卷六八)。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同上书卷九六)。六年,兼权兵部郎中(同上书卷一○六)。通判临安府。八年,爲枢密行府谘议参军(同上书卷一一九)。十四年,提点两浙东路刑狱,十六年罢,十九年致仕(同上书卷一五一、一五五、一六○)。二十五年,因秦桧推挽,起除鸿胪少卿,桧死依旧致仕(同上书卷一六九)。二十九年,卒于秀州(同上书卷一八一),年七十九。一说卒于孝宗淳熙五年至十四年之间,享年百岁左右(今人刘扬忠《关于朱敦儒的生卒年》)。有《巖壑老人诗文》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猎较集》若干卷(《后村诗话》续集卷四)、《朱敦儒陈渊集》二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均佚;今存词集《樵歌》三卷。《宋史》卷四四五有传。今录诗九首。
诗词:《点绛唇》
朝代:宋代
作者:朱敦儒
绿径朱阑,暖烟晴日春来早。
自家亭沼,不问人寻讨。
携酒提篮,儿女相随到。
风光好,醉欹纱帽。
索共梅花笑。
中文译文:
绿色小径,红色栅栏,温暖的烟雾,晴朗的阳光,春天来得早。
我自己的亭子和池塘,不需要别人来指引。
带着酒和篮子,孩子们相互陪伴着来到这里。
风景如画,我醉倒在纱帽上。
向梅花索取微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点绛唇》是宋代文人朱敦儒创作的作品。它描绘了一个美好而宁静的春日景象。
诗中以绿径和朱阑作为开场,绿径代表着清新自然的环境,朱阑则象征着春天的热烈和活力。接着描述了温暖的烟雾和明媚的阳光,春天的气息早已到来。
接下来,作者表达了对自家亭子和池塘的喜爱,自家的亭子和池塘是他独自享受的天地,不需要他人的介入和打扰。这种自在自得的心境体现了作者追求宁静和独处的态度。
在这美好的春日里,作者带着酒和篮子,与儿女一同前来,共享这片风景。诗中形容风光美好,作者也因为美景和愉快的心情而陶醉,甚至醉倒在纱帽上。
最后两句“索共梅花笑”,表达了作者向梅花索取微笑,这可以理解为作者希望通过欣赏梅花的美丽来获得一份喜悦和快乐。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作者希望通过与梅花的亲近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在春日的亭子和池塘中的宁静和愉悦,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也体味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这首诗以简练的文字和深情的意境,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和内心寄托的审美情趣。
杜门芳草与苍苔,况是囊无挑药财。莫汉劳生三十九,人间万事要寒灰。
天与精忠不与时,堂堂心在路人悲。龙颜帝子方推毂,猿臂将军忽死绥。洒泣我来瞻画像,断头公耻立降旗。海州故老凋零尽,重见王师定几时。
蜀相西驱十万来,秋风原下久裴回。长星不为英雄住,半夜流光落九垓。
梦里光阴挽不回,掩关独坐万缘灰。偶因问讯维摩病,香积天中施饭来。
求识尤太史,泛舟维豫章。秋天值摇落,行色况苍茫。竟乏惊人句,莫升君子堂。学诗虽老矣,获拟遍诸方。
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还似妖姬长年后,酒酣双脸却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