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刚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是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有骨不为土,应作直木根。
今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吊比干墓》是唐代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殷辛帝天下,厌为天下尊。
乾刚既一断,贤愚无二门。
佞是福身本,忠是丧己源。
饿虎不食子,人无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有骨不为土,应作直木根。
今来过此乡,下马吊此坟。
静念君臣间,有道谁敢论。
诗意:
这首诗词是孟郊吊唁古代传奇人物比干的墓志铭。比干是殷商时期的贤臣,他忠诚正直,却因为坚持原则而被殷辛帝所杀。孟郊通过吊古墓的方式表达了对比干的敬意,并借此抒发了对当时社会黑暗现象的不满和对忠诚正直的推崇。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首先,诗人对当时权力的追逐和争夺表示厌恶,认为执掌天下并不是一件值得追求的事情。接着,他指出乾刚(指比干)一旦被杀害,贤者和愚者就无法区分,因为忠诚和智慧已经失去了区别的意义。诗人进一步指出,奉承和阿谀奉承的人得到福报,而忠诚和正直的人却为此付出代价。他用"饿虎不食子"的比喻说明忠诚者不被珍视,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冤死者的哀悼,指出他们的冤魂无法得到安宁,没有葬身之地。他呼吁有骨气的人应该像直木一样坚定立场,不为权势所动摇。最后,诗人表达了对比干的敬意,他来到比干的墓前,下马吊唁,默默思考君臣之间的关系,认为君道应该是无法被人们轻易评判的。
整首诗词通过对古代传奇人物比干的吊念,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象,赞颂了忠诚正直的品质。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担忧。这首诗词通过对比干的吊念,呼唤人们应该珍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对社会的黑暗现象提出质疑,展现了诗人的独立思考和对道德价值的追求。
还如费冠卿,向此振高名。肯羡鱼须美,长夸鹤氅轻。理琴寒指倦,试药黑髭生。时泰难云卧,随看急诏行。
寿母重孙始见渠,天教四世保同居。精神已是千金子,事业应须万卷书。亲戚满前非落寞,杯盘随分不萧疏。晬盘先揽文房宝,他日无优入异闾。
山多猿鸟群,永日绝嚣氛。一涧水流出,几房僧共闻。拄筇黏落趺,拂石动寒云。谁昔来营此,寻碑看记文。
当年歌舞时,不说草离离。今日歌舞尽,满园秋露垂。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结束趋平乐,联翩抵狭斜。高楼临远水,复道出繁花。唯见相如宅,蓬门度岁华。
日出百鸟喜,覊人懒举眸。长恨年光缓,禄养未可求。若至年光过,高堂又白头。义和君有知,奈我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