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高方得起,独赏些些春。
可惜宛转莺,好音与他人。
昔年此气味,还走曲江滨。
逢著韩退之,结交方殷勤。
蜀客骨目高,聪辩剑戟新。
如何昨日欢,今日见无因。
英奇一谢世,视听一为尘。
谁言老泪短,泪短沾衣巾。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一位清晨起床欣赏春天美景的情景,但感叹自己无法与美妙的鸟鸣声为伍,而只能独自欣赏。诗人回忆起以前与友人一起欣赏春天的时光,他们一起在曲江滨散步,并结交了韩退之等朋友。韩退之是一位来自蜀地的客人,他德行高尚,聪明伶俐,擅长剑术战争等。然而,如今诗人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欢乐,他们的友谊与良辰美景已经成为尘土和遗憾。诗人认为自己的年纪已经老去,泪水流得很短暂,眼泪宛如短布,无法安慰内心的伤痛。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为:
太阳升起,我起床,
独自享受春天的美景。
只可惜啊,美妙的鸟鸣声,
只能给别人聆听。
曾经,我们在曲江滨
共同品味着这气味。
那时,我结交了韩退之,
我们友情深厚,互相殷勤。
韩退之是来自蜀地的客人,
他温文尔雅,聪明机智,擅长剑术。
然而,昨日欢乐,
今天已无法再见。
天才的韩退之,已经去世,
我们的友情,也只能成为尘土。
谁说我老了,泪水流得少?
泪水似乎很短,弄湿了我的衣衫。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光阴易逝,岁月蹉跎的感慨。诗人通过描写清晨的美景和美妙的鸟鸣声,勾起了对过去和友谊的回忆。诗中的韩退之被描绘为一位德行高尚,聪明伶俐的朋友,但他早已过世,使诗人感叹友情的脆弱和光阴的短暂。诗人用“老泪短,泪短沾衣巾”的形象语言,表达了内心的哀伤和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悲凉而细腻,以简洁的语言抒发出作者对逝去友人和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读者通过阅读这首诗,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也引发了对友谊以及人生的思考。
寺隔残潮去。采药过泉声。林塘秋半宿,风雨夜深来。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乱后此身何计是,翠微深处柴扉。即今双鬓已如丝。虚名将底用,真意在鸱夷。治国无谋归去好,衡门犹可楼迟。不妨沉醉典春衣。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百年随飘风,白发
当时两别惜分双,客了三吴客九江。何处挥金曾驻马,此身怀宝尚迷邦。水流岁月添新恨,尘扑箫弦失旧腔。柳下燕楼风雨外,梦魂多绕唾茸窗。
少年随分赋鹦洲。得意桂花秋。今日送君行色,梦和月到南楼。材名仲父,辞华季子,香满南州。勉力中流击楫,直须连钓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