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吊黄学士三首》

丽正雠书久,兰台约史成。
迎亲就江水,厌直出承明。
世德无双誉,诗豪第一评。
风流今顿尽,响像忆平生。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吊黄学士三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丽正雠书久,
兰台约史成。
迎亲就江水,
厌直出承明。
世德无双誉,
诗豪第一评。
风流今顿尽,
响像忆平生。

中文译文:
美好的正直已经消逝多年,
兰台上的约定已经实现。
迎接亲人来到江水边,
艰难地走出承明之路。
他的世德无与伦比地受到赞誉,
在诗坛上是第一位被评价的豪杰。
如今他的风流事迹已经结束,
只有回忆他的声音在回响。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欧阳修对已故的黄学士表示哀悼和怀念之情。黄学士是欧阳修的朋友,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诗词以黄学士的事迹和品德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首先,诗词描绘了黄学士的正直和高尚品德。他的正直和高尚的品德已经逝去多年,但仍然令人难以忘怀。兰台上的约定指的是黄学士与欧阳修在兰台上的交谈和约定,这也是他们之间深厚友谊的象征。

其次,诗词描述了黄学士在政治和文学领域的成就。他在政治上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誉为世德无双。在文学上,他被认为是诗坛上的第一豪杰,受到了最高的评价。

然而,诗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黄学士已经逝去的事实。他的风流事迹已经结束,只有回忆他的声音在回响。这里的风流指的是黄学士的才华和魅力,而回忆的声音则是指他的事迹和声誉在人们心中的回响。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黄学士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欧阳修对他朋友的深情厚意。诗词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了对黄学士高尚品德和卓越成就的敬佩和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事物的无奈和感慨。

  • 《西江月》

    人世一场大梦,我生魔了十年。明窗千古探遗编。不救饥寒一点。更被维摩老子,不教此处容言。炉熏清炷坐安禅。物物头头显现。

  • 《应约访遗绡女子》

    何人遗下一红绡,暗遣情怀意气饶。勒马住时金{左革右登}脱,亚身亲用宝灯挑。轻轻滴滴深深染,慢慢寻寻紧紧□。料想佳人初失却,几回织手摸裙腰。

  • 《满庭芳》

    又喜椒觞到手,宝胜里、仍剪金花。

  • 《括满江红》

    寂寞江城,DED5只共、梅花幽独。揩病眼、佳人何许。嫣然空谷。幻出天姿真富贵,朱唇滞酒红生肉。笑漫山、繁李与夭桃,俱粗俗。迟日丽,春睡足。明月照,尤清淑。算移根千里,远从西蜀。流落天涯应可念,为渠剧饮仍歌曲。怕明朝、酒醒落纷纷,那忍触。李白襄阳歌:落日欲没岘山

  • 《敬酬王明府诗》

    星稀初可见。月出未成光。澄江照远火。夕霞隐连樯。贱躯临不测。玉体畏垂堂。念别已零泪。况乃思故乡。

  • 《舟中睡起》

    铜盘绿水浸红蕖,风卷纱幮睡足初。金殿故人如借问,为言病酒懒修书。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