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念尔筋力尽,违我衣食恩。
奈何粗犷儿,生鞭见死痕。
旧使常以礼,新怨将谁吞。
胡为乎泥中,消歇教义源。

作者介绍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作品评述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表达了对家人离散和生活困境的思念和哀伤之情。

诗中描绘了诗人与老家人春梅的离别和重逢的情景。诗人感慨道,自己筋力已尽,无法再为春梅提供粮食和衣物之恩,但他却因为春梅沉湎于犬马之间,生活粗犷,因此常常受到体罚,身上留下了明显的鞭痕。诗人表示,过去曾对春梅尽心尽力,如今春梅却对自己怨恨,不知道应该将怨恨归咎于谁。诗人对于春梅如此的变化感到迷惑和痛苦,不知道她为何沉迷于世俗之中,却忘记了传统的礼义教导。

诗词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离散和生活环境变迁的忧伤和无能为力。春梅的生活粗犷和鞭痕成为了作者对于时代变革、社会现实的写照。诗人对于传统道德和教育的衰落感到恐惧和担忧,同时也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无奈。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一个个体的命运和家庭的离散痛苦,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诗人以个人的命运为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失序和人们精神层面的困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味。

通过这首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对于传统价值和亲情的思考。同时,诗词也给我们提供了反思当下社会问题的角度和启示。

  • 《寄远其八》

    忆昨东园桃李红碧枝。与君此时初别离。金瓶落井无消息。令人行叹复坐思。坐思行叹成楚越。春风玉颜畏销歇。碧窗纷纷下落花。青楼寂寂空明月。两不见。但相思。空留锦字表心素。至今缄愁不忍窥。

  • 《长城下》

    远水犹归壑,征人合忆乡。泣多盈袖血,吟苦满头霜。楚国连天浪,衡门到海荒。何当生燕羽,时得近雕梁。

  • 《刘吏部挽词》

    谁扰奚山众,焚林兽已穷。徙薪能远虑,下濑得深攻。南峤肩随息,中朝论愈公。但知分谤喜,宁肯自论功。

  • 《朝中措》

    芦沟河上度旃车。行路看宫娃。古殿吴时花草,奚琴塞外风沙。天荒地老,池台何处,罗绮谁家。梦里数行灯火,皇州依旧繁华。

  • 《辞众偈》

    昨日离城市,白云空往还。松风清耳目,端的胜人间。

  • 《呈胡舍人二首》

    官闲无事只深禅,斋戒何曾废客烟。总是老夫贪佛日,未妨天眼识公年。江湖满意藏诗笥,鸥鸟无心傍客船。参井黄昏云雾里,光明犹有一灯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