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仙人碧玉壶,一欢那复间亲疏。
杯盘狼藉吾何敢,车骑雍容子甚都。
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南徐。
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忆躯。
纵饮谁能问挈壶,不知门外晓星疏。
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
榻畔烟花尝叹杜,海中童aa15尚追徐。
毋多酌我公须听,醉後粗狂胆满躯。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刁景纯席上和谢生二首》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误入仙界,与仙人共饮欢乐,畅谈人间和仙界的故事和风月。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误入仙人碧玉壶,
一欢那复间亲疏。
杯盘狼藉吾何敢,
车骑雍容子甚都。
此夜新声闻北里,
他年故事纪南徐。
欲穷风月三千界,
愿化人天百忆躯。
纵饮谁能问挈壶,
不知门外晓星疏。
绮罗胜事齐三阁,
宾主谈锋敌两都。
榻畔烟花尝叹杜,
海中童aa15尚追徐。
毋多酌我公须听,
醉後粗狂胆满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刁景纯和谢生的联诗。诗人以幽默诙谐的笔调,描绘了自己误入仙界,与仙人一起饮酒欢乐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人间和仙界的向往,对风月和故事的追求,以及对人世百态的思考。
诗的开篇,“误入仙人碧玉壶”,以幻想的情境拉开了序幕。作者在仙界与仙人们一同欢乐,不分亲疏,忘却了尘世的界限。作者敢于将诗中的情景与人间的庸俗相对照,表现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超脱尘俗的心境。
接下来的几句,“杯盘狼藉吾何敢,车骑雍容子甚都”,表达了作者面对仙人们的丰盛盛宴时的谦逊和敬畏之情。作者感到自己不敢与仙人们比肩而立,仙人们的风采与仪态令他惊叹。
诗的后半部分,“此夜新声闻北里,他年故事纪南徐。欲穷风月三千界,愿化人天百忆躯”,表达了作者对于仙界的新奇之处的向往和对故事的追忆。他渴望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去感受和品味人间和仙界的美好。作者的追求超越了尘世的桎梏,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超脱凡尘,达到更高的境界。
最后两句,“纵饮谁能问挈壶,不知门外晓星疏。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描绘了酒宴之后的欢乐场景和宾主之间的争辩。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表达了自己不愿再多饮酒,而是希望听取别人的谈话,与人交流思想。他用“绮罗胜事齐三阁,宾主谈锋敌两都”来形容宴会的热闹和争辩的激烈,展现了作者对于知识和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以轻松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和仙界的向往,以及对于美好故事和风月的追求。作者希望自己的灵魂能够超越尘世的局限,追寻更高的境界。通过描绘仙界与人间的对比,以及宾主间的谈锋交流,诗中展现了作者豪情壮志和对人世百态的思考。
这首诗词既有幽默风趣的描写,又蕴含着对于人生和境界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
一团臭肉。千古迷人看不足。万种狂心。六道奔波浮更沉。天真佛性。昧了如何重显证。宝范仙宗。觉后凭君豁蔽蒙。
幼共从师长五年,暮龄彼此各华颠。我辞台斗先还笏,君望蓬莱忽引船。差胜于朝于市者,相携某水某丘边。老儒未至忘情地,便是瞿聃亦泫然。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懒结芙蓉带,慵拖翡翠裙正是柳夭桃媚,那堪暮雨朝云。宋玉高唐意,裁琼欲赠君。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心之忧矣,其毒大苦。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岂不怀归?畏此罪罟!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念我独兮,我事孔庶。心之忧矣,惮我不暇。念彼共人,眷眷怀顾!岂不怀归?畏此谴怒。昔我往矣,日月方
山昏溪暝市销声,唯有流泉不断鸣。莫以停舟依酒旆,急须敲火就茶铛。暗中叶落疑人至,空外云移似鹤行。细啜微吟过丙夜,冷然疏磬隔烟清。
五星聚东井,天下王业开。五星聚奎宿,下下多贤才。蚩尤扫彯□,搀枪卷飞埃。日月黄道见火罗,计孛乌能为之灾。云峰挟术善说命,穷通贵贱非所问。敢问何时聚五星,今年五星聚何分。圣人在上天下平,疏食饮水甘曲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