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丈室自萧然,病起新凉得恣眠。
我愧声闻难问疾,想君独对散花天。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调全玉病二首》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维摩丈室自萧然,
病起新凉得恣眠。
我愧声闻难问疾,
想君独对散花天。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因病而在自己的房间里静静度日的情景。他病了起来,感到了新的凉意,因此可以尽情地休息。诗人感到惭愧,因为他听说君主正在享受春天的美景,而自己只能独自对着散开的花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体不适时的寂静与无奈。他的房间显得冷清而寂寥,这种冷清与诗人病中的身体状态相呼应。病痛让他感到了新的凉意,这可能是因为病情加重或者体温下降。然而,这种凉意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即可以无拘束地享受安心的休息。诗人在病榻上,无法与君主亲近,他通过描述君主在花海中的欢愉,表达了自己的羡慕和遗憾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诗人身体不适、心境萧然的状态,通过对比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对立,表达了对健康和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以直接、简练的表达方式,将诗人的病榻生活与君主的享乐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将自己的个体经历与更广阔的世界联系起来,展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心境的变化。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健康、自由和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悲叹之情。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