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钓台》

钓国固有术,直钩宁漫劳。
吾常鄙龙伯,岂复羡琴高。
濯足风波地,游心虎豹韬。
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

作者介绍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钓台》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李廌。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钓国固有术,直钩宁漫劳。
吾常鄙龙伯,岂复羡琴高。
濯足风波地,游心虎豹韬。
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

中文译文:
钓国有固定的技巧,用直钩更不需费力。
我常常鄙视那些以钓鱼为业的人,又怎能羡慕弹琴的高人呢?
洗涤脚步于波涛之地,自由游走于虎豹之间。
谁说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天下自会喧嚣不已。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思考和反思。通过钓鱼与弹琴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于世俗功名和名利的鄙视,以及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那些从事钓鱼的人虽然被认为是庸碌无为之辈,但他们却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尽情放松与享受,而不被功名利禄所困扰。相比之下,弹琴的高人虽然技艺高超,但却可能沉迷于名利之中,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悟。通过钓鱼与弹琴的对比,诗人展现了对于人生态度的选择和价值观的思考。他认为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并非来自于功名利禄的追逐,而是源于内心的宁静与自在。诗人通过描绘洗涤脚步于波涛之地、游走于虎豹之间的景象,表达了他对于自然与自由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谁云无是子,天下自嚣嚣”,则表明诗人对于那些被世俗噪音所左右的人们持有一种戏谑的态度,认为世间并非没有真才实学之人,只是他们在嘈杂的世界中被忽略或被掩盖。

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宁静和真实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批判。它呈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内心自由与人生真谛的精神境界,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启发意义。

  • 《送王宣慰中斋上温州》

    梦草堂边下榻时,隙驹四十五年驰。东嘉太守真知己,西里先生共赋诗。前辈风流元不远,故家文献未全衰。留耕相种书元帅,好与儒坛建鼓旗。

  • 《苏武慢》

    驴背驮诗,鸱夷盛酒,晓踏苏堤残雪。露阙云门,璇阶玉宇,照耀日华光洁。见说孤山,犹存老树,清兴一时超越。画船归、更有渔舟,此景顿成奇绝。还四顾、表里通明,高低一色,尘土不容豪发。却忆韩郎,花开顷刻,谁得染根仙诀。雪后园林,天开图画,眼界迥然俱别。待黄昏、约取

  • 《武康邑俗》

    邑俗尚巫诞,谒力营鼎俎。无方绝此幻,举口辄辄龉。衰世无真儒,反欲构室处。顾我暂尔栖,信得子不语。

  • 《胜仲少卿公岩桂并诗二绝用韵和之》

    秋桂荷君亲拍赠,倾盘高插傍胡床。儿童谩自温金鸭,三日炉金不敢香。

  • 《与起来芳三上人游北山寺》

    癖性爱古寺,郁郁乌龙山。癖性爱古树,万松拥禅关。偶与二三僧,共此一日閒。索茗古寺里,系马古树间。树古生凉飚,寺古殊尘寰。古貌各清怪,古心俱恬憪。忽有古笛声,牧儿度前湾。古人谓不足,古风斯已还。

  • 《次韵晁美叔游山见奇》

    已践修涂到急流,暂回俗驾喜同游。名为外物知难必,学悟无生信若浮。骚雅深情追李杜,林泉高兴拉巢由。迟留更爱灵峰境,青桂风来不待秋。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