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掬天和金粉腻。
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
意密莲深秋正媚。
将花寄恨无人会。
桥上少年桥下水。
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
浪浅荷心圆又碎。
无端欲伴相思泪。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蝶恋花》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掬天和金粉腻。
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
意密莲深秋正媚。
将花寄恨无人会。
桥上少年桥下水。
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
浪浅荷心圆又碎。
无端欲伴相思泪。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蝴蝶恋花的景象,通过蝴蝶与花之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爱情的思索和无奈。
赏析:
这首诗词运用了精细而细腻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对蝴蝶恋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下面对每一句进行分析:
一掬天和金粉腻。
这句描述了天空的颜色如同金粉一般细腻,给人一种美好而华丽的感觉。
莲子心中,自有深深意。
这句表达了莲花中蕴含的深意,暗喻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密莲深秋正媚。
这句形容了莲花在深秋时节的妩媚和秘密情感,暗示了爱情的复杂和美好。
将花寄恨无人会。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期望与追求,同时也传达了对爱情的无奈与伤感。
桥上少年桥下水。
这句描绘了桥上的少年和桥下的水,通过对景物的描绘,突出了人世间的短暂和流转。
小棹归时,不语牵红袂。
这句描绘了小船归来时的情景,船上的人默默无言,牵着红袖,暗示了爱情的离别和无奈。
浪浅荷心圆又碎。
这句通过描绘浅浪和荷叶,表达了爱情的曲折和脆弱,暗示了美好事物的易逝和不稳定。
无端欲伴相思泪。
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相思之情的思念和眷恋,对爱情的无奈和痛苦的抒发。
整首诗词以蝶恋花的意象为主线,通过景物的描绘以及意象的象征和隐喻,探讨了美好事物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爱情的思索和无奈。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回味之感。
公居颍水上,德与颍水清。身闲道转胜,内足无复营。平昔富交游,开门坐常盈。退居万事乐,独恨无友生。汝颍亦多士,后来非老成。赵公平生旧,情好均弟兄。少年结意气,晚岁齐功名。携手践廊庙,蹑足辞钧衡。徜徉里闾间,脱略世俗萦。兴来忽命驾,一往千里轻。白发俨相映,元勋
欧阳子,出阳山。山奇水怪有异气,生此突兀熊豹颜。饮如江入洞庭野,诗成十手不供写。老来抱璞向涪翁,东坡原是知音者。苍龙璧,官焙香。涪翁投赠非世味,自许诗情合得尝。却思翰林来馈光禄酒,两家水监共寒光。予乃安敢比东坡,有如玉盘金叵罗,直相千万啻过。爱公好诗又能多
聚雨挫炎威,归轩广陌西。渠声流作瀑,日脚侧成霓。换锦龙媒埒,淹花燕子泥。比来巾角垫,李郭定相携。
圣主不忘远,惠怀尧所难。如何吾所部,疲疗未全安。诏条少宣布,牒诉多悲酸。抚节夜长叹,忧惭非一端。
伯威虽拙诗故巧,我拙似渠诗欠工。竹溪想见梅花发,问讯穷冈今不穷。
少年辞魏阙,白首向沙场。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暮笳吹塞月,晓甲带胡霜。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