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蝶恋花》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恰似哀筝弦下齿。
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
老眼狂花空处起。
银钩未见心先醉。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蝶恋花》是宋代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何物能令公怒喜,
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
恰似哀筝弦下齿,
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
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
老眼狂花空处起,
银钩未见心先醉。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心境。诗词以"何物能令公怒喜"开头,意味着作者深感无法让自己的官位和功名带来真正的快乐。接下来的两句"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表达了对于山水自然景观的向往,但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名利的追求,而忽视了自然之美的无意。

接着的两句"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描绘了作者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好似悲伤的筝音和琴弦间的颤动。他的情感丰富多变,千万种心思和意愿从未停歇。

下一句"自要溪堂韩作记"表明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溪水和韩湘子的境地上,同时也展现了对古代文人的赞美之情。"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表达了对当代文人才子的赞赏和崇拜,认为他们的才华和辞藻难以与之媲美。

最后两句"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描述了作者年老之后依然对于美丽事物的追求和热情,虽然眼睛已经不再年轻,但内心的激情依然犹如醉酒一般。

赏析:
《蝶恋花》这首诗词运用了辛弃疾独特的抒情手法,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艺术以及文人境界的追求。诗词中通过对山水、音乐和花卉的描绘,折射出作者对于名利和情感的反思,表达了对纯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辛弃疾以独特的语言和意象,将自己的情感与时代的背景相结合,表达了他作为文人的心境和追求。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质朴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真正的内心自由和情感的渴望。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于古代文人的敬仰和对当代文人的赞美。整首诗词既展示了辛弃疾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美的追求,又凸显了他对于人生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通过《蝶恋花》,辛弃疾以他独特的抒情风格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一个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态度,使这首诗词成为宋代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哭鲍景翔鲁斋》

    学从元字起,贞实已先元。密玩坤乾易,精控宇宙根。与公传后世,有客践前言。万古立鳌极,惟思夜气存。

  • 《偈颂二十三首》

    久渴逢甘雨,他乡见故知。洞房花灯夜,金榜状元归。

  • 《行李》

    路出苍江上,云生乱石间。中年幸强健,今日试跻攀。湍硖寒鸣地,颓阳暮隐山。仆夫问行李,早晚遂东还。

  • 《江村》

    草舍蔬畦绕,柴门竹迳通。断云遮落日。细雨湿斜风。野艾抽花碧,山茄带叶红。烟深南浦远,难认楚江枫。

  • 《望江南》

    炎昼永,初夜月侵床。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枕上是仙乡。浮世事,能有几多长。白日明朝依旧在,黄花非晚是重阳。不用苦思量。

  • 《高邮送弟遇北游》

    门临楚国舟船路,易见行人易别离。今日送君心最恨,孤帆水下又风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