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碗冰寒消暑气。
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
莺舌惺松如会意。
无端画扇惊飞起。
雨后初凉生水际。
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
眼看红芳犹抱蕊。
业中已结新莲子。
晏殊(九九一~一○五五),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幼以神童着称,真宗景德二年(一○○五)十五岁时即赐同进士出身,初授秘书省正字,久之,擢翰林学士。仁宗天圣三年(一○二五)迁枢密副使,明道元年(一○三二)除参知政事,康定元年(一○四○)进枢密使,庆历二年(一○四二)加同平章事。先后出知应天、江宁、河南府,以及亳、陈、颍、许、永兴等州军。至和元年(一○五四)以疾归东京。二年卒,年六十五。謚元献。晏殊原有集,久佚。清胡亦堂辑《元献遗文》一卷,仅存诗六首。劳格辑《元献遗补编》(简称补编)三卷,其中诗两卷。一九一七年南城李之鼎将两书校订,勒爲一编,后附《元献遗文增辑》一卷,收入宜秋馆刊本《宋人集乙编》中。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二二《侍中晏公神道碑》,《宋史》卷三一一有传。 晏殊诗李氏刊本虽收辑最多,但凌乱丛杂。这次整理,在前人成果基础上重新补辑、编次,定爲三卷。其得之于《会稽掇英总集》等宋人着作者,爲第一卷;得之于宋蒲积中《古今岁时杂咏》者,(以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叶志诜抄本爲底本)爲第二卷;得之于元、明、清诸人着作者凡十八首,与辑出零句,合爲第三卷。
《蝶恋花》是宋代晏殊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碗冰寒消暑气。
碧簟纱厨,向午朦胧睡。
莺舌惺松如会意。
无端画扇惊飞起。
雨后初凉生水际。
人面荷花,的的遥相似。
眼看红芳犹抱蕊。
业中已结新莲子。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景象。在炎热的天气里,玉碗中的冰让人消暑。在午后,纱帐下的厨房里,一片朦胧的睡意。莺鸟的舌头也似乎明白地在和松树交流。没有原因的一把画扇突然惊起,飞舞起来。雨后的初凉使得水面泛起微波。人的面容和荷花,彼此远远地相似。眼睛看到红花仍然守护着花蕊。在荷塘中已经结出了新的莲子。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情感表达,展示了晏殊独特的诗歌艺术。整首诗以夏日为背景,通过描写冰碗、纱帐、莺鸟、画扇、荷花等形象,表达了炎热的夏季景象。晏殊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
诗中描绘的冰碗和纱帐给人清凉的感觉,使读者在炎热的夏季中感受到一丝凉爽。莺鸟的舌头和松树的交流则展示了自然界中微妙的联系和默契。无端飞起的画扇则突然打破了宁静,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惊喜。
诗中还通过对荷花和人面容的描写,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鸣和相似之处。荷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它的红花守护着花蕊,给人以坚守和保护的感觉。而人的面容和荷花相似,让人在诗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最后一句描述了业已结出新莲子的情景,显示了生命的延续和希望的萌生。整首诗以描写细腻、意象生动为特点,展示了晏殊细腻的感受力和对自然的独特领悟。
江头一声起,芳岁已难留。听此高林上,遥知故国秋。应催风落叶,似劝客回舟。不是新蝉苦,年年自有愁。
地僻人稀到,兀然对百楼。墨花香入砚,诗草色倾瓯。昼迥抛书生,雨余着屐游。还须期报主,檀爇紫云浮。
厚我藩垣长彼贪,不然衔璧小邦男。庙堂从谏真如转,竟用先生策第三。
桂楫中流望,京江两畔明。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叔宝风流喜高简,非意相干以理遣。胜日一言能造微,众许冲情去人远。斑斑气韵见诸孙,秋水神清惊俗眼。追风逸骥自龙来,照夜灵珠须海产。结发读书弃人事,南上衡庐宿云巘。穷源欲探昆仑深,导河犹恨积石浅。十年业白出石壁,错落青钱宜万选。长衢骧首向云嘶,千里霜蹄思一展。
一苇浮江双履归,花开震旦共传衣。本来心印无文字,画到卢能足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