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浸秋天风皱浪。
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
和露采莲愁一饷。
看花却是啼妆样。
折得莲茎丝未放。
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
归棹莫随花荡漾。
江头有个人想望。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蝶恋花》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水浸秋天风皱浪,
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
和露采莲愁一饷,
看花却是啼妆样。
折得莲茎丝未放,
莲断丝牵,特地成惆怅。
归棹莫随花荡漾,
江头有个人想望。
中文译文:
秋天的水面波浪起伏,仿佛被风吹皱了一般。
如梦幻的仙舟,宛如飘浮在秋天之上。
我在露水中采莲时感到忧愁,
看花却是一副婆娑的妆容。
摘下的莲茎还没有放开,
莲茎被折断,丝线仍然相连,使我心生惆怅。
回船时不要被花荡漾所迷惑,
江头有一个人在期盼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秋天水面的景象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欧阳修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诗中的“水浸秋天风皱浪”描绘了秋天水面波浪起伏的景象,给人以动感和生动的感觉。欧阳修通过“缥缈仙舟,只似秋天上”的形容,将仙舟与秋天的氛围相连,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接着,诗人以采莲的情景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忧愁。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他心中却有一份愁绪。而“看花却是啼妆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感伤和感慨。
诗的后半部分,以莲花和莲茎的形象象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折断的莲茎和相连的丝线,暗喻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结和牵绊。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惆怅和迷茫。
最后两句“归棹莫随花荡漾,江头有个人想望”表达了诗人的归途和期盼。诗人告诫自己不要被美景所迷惑,要坚守自己的归途。而江头的“一个人想望”则暗示着诗人在远行时思念着某个特殊的人。
《蝶恋花》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一种诗意盎然的美感。
塞北风沙涨帽檐,路经灰洞十分添。据鞍莫问尘多少,马耳冥蒙不见尖。
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为问昔时青海畔,几人归到凤林桥。
寒茅愔愔鸡啄场,儿啼索衣天陨霜。密林渐放山色入,枫枯振稿声琅琅。清浆白羽弃已久,黄菊紫萸看欲香。岁行及此去愈疾,若决积水难提防。嗟予齿发非故物,念此内热如涫汤。原见唐朝吕墨客,膝行问道求神方。斋心千日百事毕,消我含雪还韶光。岂饶蒿目忧世事,黄金绾腰埋土囊。
华屋沈沈野外居,茂林清荫绕门闾。移花植果心无事,抱子弄孙欢有余。闲过西畴观刈穫,懒寻南郭命巾车。问君为圃嗟予晚,便拟归休学二疏。
兽之穷,奔大麓。天厚黄德,狙犷服。甲之櫜弓,弭矢箙。皇旅靖,敌逾蹙。自亡其徒,匪予戮。屈rH猛,虔栗栗。縻以尺组,啖以秩。黎之阳,土茫茫。富兵戎,盈仓箱。乏者德,莫能享。驱豺兕,授我疆。
相逢一笑记临安,倒指今逾二十年。别后每思论旧事,朝来忽报启新阡。莅官凛凛风犹在,居里恂恂誉更传。遥想武陵溪上路,送车千两一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