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清人一管,吹在月堂中。
雁起雪云夕,龙吟烟水空。
虏尘深汉地,羌思切边风。
试弄阳春曲,西园桃已红。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笛》
紫清人一管,
吹在月堂中。
雁起雪云夕,
龙吟烟水空。
虏尘深汉地,
羌思切边风。
试弄阳春曲,
西园桃已红。
中文译文:
紫清人吹奏起笛,
在月堂之中响彻。
雁儿悄然升起去,
雪云覆盖夜幕低。
龙腾翻动,烟水茫茫,
一片寂寞空无常。
虏寇之尘覆汉地,
羌人思念着边疆。
待我吹响阳春曲,
西园桃花已盛放。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笛声的美妙之处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和人们心境的悠远追忆。诗中通过笛声的娓娓动听,展示了作者对边疆征战、岁月流转的感慨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琴瑟之音,表达了作者对岁月往事的怀念和对边疆风情的凄迷之情。笛声在夜晚的月堂上回响,仿佛将作者带入了古老的岁月之中。雁儿随着笛声启程,飞向雪云弥漫的夜空,而笛声也如龙吟烟水般遥远而空灵。作者通过虏寇的尘埃重重覆盖汉地和羌人思念边疆的描写,将诗歌的主题延伸至战乱和古老边疆的情感。最后,笛声吹奏出阳春曲,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而西园的桃花已经盛开,也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整首诗以优美而深远的笛声勾勒出远古的岁月和边疆风情,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思念,同时也抒发了对边疆战事和人民苦难的关切之情。
舴艋东归喜遂初,频拈枯笔赋幽居。细烧柏子供清坐,明点松肪读道书。苍爪嫩芽开露茗,红根小把瀹烟蔬。年来自许机心尽,颇怪飞鸥自作疏。
浐水送君君不还,见君题字虎丘山。因知早贵兼才子,不得多时在世间。
绿蜡一株才吐焰,红绡半卷渐抽花。窗前映月人无寐,疑是银灯透碧纱。
吾友张文潜,君行乃其里。当年钓游处,壮者或可指。闻风起遐想,意作千古士。不知尘土中,奴椎婢不齿。胸中无一尘,笔下有百纸。勿问见自知,未语君已憙。与游今已後,行矣勿停轨。
不惜佳人国为倾,髑髅头盖野狐精。丈夫更有何郎粉,老眼须君业镜明。
客行犯萧条,物态如寒冰。借问松窗人,久客将何营。答言慕幽禅,怀抱彻欲清。当年困流俗,鑽纸如痴蝇。一朝脱尘纲,决若飞鸟惊。斋盂趁后辈,卧氎陪老生。从兹辈行间,往往推先鸣。此道本无学,精粗不可评。忽然辨疆哉,独得分专城。物外怀抱好,醒来毛发轻。馀事不着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