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藕抽条未放莲。
晚蚕将茧不成眠。
若比相思如乱絮。
何异。
两心俱被暗丝牵。
暂见欲归还是恨。
莫问。
有情谁信道无缘。
有似中秋云外月。
皎洁。
不团圆待几时圆。
张先(九九○~一○七八),字子野,湖州乌程(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齐东野语》卷一五)。官宿州掾(《能改斋漫录》卷一七),知吴江县(《中吴纪闻》卷三),嘉禾判官(《宛陵集》卷九《送佥判张秘丞赴秀州》)。晏殊知永兴军,辟爲通判(《画墁录》)。歷知渝州、虢州(《宛陵集》卷二一、三九),以都官郎中致仕。张先以词着,与柳永齐名,苏轼以爲“诗笔老妙,歌词乃其余技”。《嘉泰吴兴志》谓有文集一百卷,惟乐府行于世。史籍无传,其事迹详见夏承焘《张子野年谱》(载《唐宋词人年谱》)所考。 张先诗,以南宋陈思辑《两宋名贤小集·张都官集》一卷(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中之《安陆集》,并参校《苕溪渔隐丛话》(简称丛话)、《至元嘉禾志》(简称嘉禾志)等。另从《安陆集》、《永乐大典》、《能改斋漫录》等书中录诗十九首。
《定风波(双调)》是宋代张先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素藕抽条未放莲,
晚蚕将茧不成眠。
若比相思如乱絮,
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
暂见欲归还是恨,
莫问,有情谁信道无缘。
有似中秋云外月,
皎洁,不团圆待几时圆。
诗词的意境描绘了一种相思之苦与无奈。下面是对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首句描述了莲花尚未开放的状态,暗示了作者未能实现心中的爱情。第二句通过晚蚕无法入眠的形象,将作者的焦虑与失眠的状态与相思之苦相联系。
第三句以乱絮比喻相思的纠缠,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法自拔的困境。两颗心被暗丝所牵引,彼此之间无法自由。这种相思之苦无论是对谁都是一样的,无论怎样比较也没有区别。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相思的渴望与痛恨。作者暂时见到对方时,渴望归去,但又深感相思之苦。他告诫读者不要询问有情人的苦与乐,因为有情之人谁会相信没有缘分的道理。
最后两句通过中秋夜的月亮作为比喻,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团圆的期盼。月亮在云外皎洁明亮,但又不完全圆满,暗示了作者对爱情圆满的渴望与等待。
整首诗词通过自然景物和比喻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深的相思之情和对爱情的无奈与期盼。诗意深远,表达了人们对于真挚爱情的追求和对命运安排的无奈感。同时,诗词的音韵和节奏也给人以流畅舒缓之感,使人在欣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
民俗濒蛮诏,边城异土宜。竹筒连水脉,板屋怯风吹。药叟鸦随噪,樵童虎不窥。爱山来九折,人笑此翁痴。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越王夜起游天姥。暗珮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奉礼官卑复何益。
荣悴元知岂有常,纷纷草木占年光。霜风一扫知何在,楚客从来枉断肠。
九鲤湖边路,重来盟未寒。折花挼水献,策杖驭风还。宦海波涛恶,仙家日月间。前生丹在否,岁晚要重丸。
凤去寥寥今几年,至今人唤凤凰山。只愁有凤无人识,却指凡禽误世间。
万瓦清霜夜漏残,小舟斜月过兰干。老来一事偏堪恨,好看梅时却怕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