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苕溪照夜堂。
五星一老斗光芒。
十五年间真梦里。
何事。
长庚对月独凄凉。
绿鬓苍颜同一醉。
还是。
六人吟笑水云乡。
宾主谈锋谁得似。
看取。
曹刘今对两苏张。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是苏轼的作品,属于宋代的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月亮满照苕溪的夜晚堂屋,
五颗星星中,一颗老斗散发光芒。
在十五年的时光里,仿佛真实地在梦中。
是什么事情,让长庚与月亮独自凄凉?
绿色的鬓发和苍老的容颜,同样陶醉其中。
还是六位文人吟唱,笑谈着水云之乡。
宾主之间的辩论,谁能像曹操、刘备与两位苏、张那样?
看看吧,曹操、刘备现在与两位苏、张相对而坐。
诗意:
这首诗以月亮照耀苕溪夜晚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和星星的光辉以及时光的流转,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思考。其中,长庚指的是金星,它与月亮相对,寓意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绿鬓苍颜表示作者的年华已逝,但他依然陶醉在文人雅士的欢乐中。最后两句提到曹操、刘备与两位苏、张,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人之间的才情较量和交流的向往。
赏析:
《定风波·月满苕溪照夜堂》以苕溪夜堂为背景,通过描绘月亮和星星的光辉,展示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其中,月亮和星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长庚与月亮相对,表达了作者对光阴逝去的凄凉之感。绿鬓苍颜一词揭示了作者已经年老,但他对文人雅士的欢乐和兴致依然不减。最后两句则通过提到曹操、刘备与两位苏、张,传达了作者对古代文人之间才情较量和交流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流转光阴的感慨和思考。同时,通过对文人雅士的描绘,展示了作者对于文化交流和才情较量的向往。这首诗既有深邃的哲理思考,又融入了浓郁的文人情怀,是苏轼文学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间空中忽有报应,遂作丹灶为冈,清洋蟠绕,昔居王远家庄。八山耸翠,四水聚贤良。五彩祥云覆罩,三天上、仙韵琅琅。金童报,九霄传送,无外我容光。空生初请问,真如善应,大法空王。演苦空般若,左右圆方。立教分乘引度,通十地、诸圣藏岁。虚空里,希夷大道,洗劫永无疆。
长安清明好时节,只宜相送不宜别。恶心床上铜片明,照见离人白头发。
历历非诸子,骎骎及圣丘。乃知焚籍相,亦自有源流。
槛外春江如醱醅,槛前松株逐番栽。西门巡得陶氏柳,西岭并无坡老梅。惟余荒磎入烟雾,曾载辙迹行崔嵬。洼樽其多一卷石,清风千丈严濑台。人间此事固不朽,山高唐业澌成埃。干戈五季乱离瘼,帝命封之白云堆。余三百年付迁客,眼底盆盎得古罍。每登胜绝不忍去,往往拂枕眠其隈。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诗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雪后云收万里天,春从何处著山川。红边绿外无穷思,莫道今年似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