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定风波》

过尽韶华不可添。
小楼红日下层檐。
春睡觉来情绪恶。
寂寞。
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
无奈。
那堪更被宿酲兼。
把酒送春惆怅甚。
长恁。
年年三月病厌厌。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定风波》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过尽韶华不可添。
小楼红日下层檐。
春睡觉来情绪恶。
寂寞。
杨花缭乱拂珠帘。
早是闲愁依旧在。
无奈。
那堪更被宿酲兼。
把酒送春惆怅甚。
长恁。
年年三月病厌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欧阳修在春天的时光中所感受到的寂寞和愁绪。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时光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作者写道:“过尽韶华不可添”,意味着美好时光已经逝去,无法再次回来。接着,他描述了红日西斜的景象,小楼的层檐下散发出红晕,暗示着黄昏的来临。这一景象与作者内心的情绪相呼应,说明作者心情低落。

接下来,作者写道春天醒来时的情绪恶劣,表现出他对于春天的期待与失望。他感到寂寞,而杨花的飘落更加凸显了他孤独的心境。他感叹闲愁依旧存在,无法摆脱。无奈之下,他又被酒的醉意所困扰,酒精带来的迷糊感进一步加重了他的惆怅和忧愁。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岁月的烦恼,每年三月都让他感到病厌倦。这里的“三月”可能是指春天的时候,也许是作者在春天时常感到烦躁和不适,无法摆脱这种情绪困扰。

整首诗词以写景入情,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自然变化,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愁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忧伤情绪,引发对生命和时光的思考。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四望驿松》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 《送别》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 《庄懿皇太后哀挽应制二首》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