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定风波》

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诗词:《定风波·野草闲花不当春》

野草闲花不当春,
杜鹃却是旧知闻。
谩道不如归去住,
梅雨,石榴花又是离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
赭袍一点万红巾。
莫问兴亡今几主,
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中文译文:

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并不代表春天的美丽,
而唯有杜鹃的歌声才是我熟悉的声音。
虚伪的世人言辞不如归回故乡安居,
梅雨季节,石榴花又引起了离愁的感触。
前殿上是朝廷的群臣,深宫中是宫廷的妃嫔,
红袍只是点缀,而万千红巾则是显眼的标志。
不要问我国家兴亡的责任是属于现在的哪位君主,
请倾听吧,在花前,我已是毫无尊严的样子。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辛弃疾的作品,通过描写野草、花朵和杜鹃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虚伪与离愁的感慨。诗中的野草和随意生长的花朵象征着世俗的繁华和虚假的美丽,而杜鹃的歌声代表着真实和纯粹的情感。作者认为人们往往对虚伪的言辞追求,却忽略了真正的内心追求和回归本真的重要性。

诗中提到梅雨季节和石榴花,暗示了离愁和别离之情。梅雨季节常常使人心情黯然,而石榴花则象征着离别和离魂的意象,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离愁离别主题。

诗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朝廷的群臣和宫廷的妃嫔,以及他们的服饰。红袍只是显眼的点缀,而红巾则是更为鲜明的标志。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权力和官场虚伪的批判,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真实和内心的自由。

最后两句“莫问兴亡今几主,听取,花前毛羽已羞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无奈和对自身境遇的愤懑。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示,他已经沦为了一个毫无尊严的存在,在美丽的花前形象毁于一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通过对虚伪与离愁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真实和自由的向往。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权力和官场的批判,展现了作者独立思考和挣脱世俗束缚的精神。

  •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四望驿松》

    当初北涧别,直至此庭中。何意闻鞞耳,听君枝上风。

  • 《送别》

    十日九风雨,一春三别离。予嗟吟骨瘦,子亦坐诗痴。

  • 《省试风光草际浮》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客有诵袁蒙斋得雨酬倡之什辄赓元韵志喜也呈》

    娲石补天玻璃声,遇坎为雨离为晴。金乌玉兔旁午出,百二十官称常明。下土臣敢再拜问,谁主风催民耕。天江津河尾北见,玉井水浆参左横。胡为汤旱龟土坼,胡为尧水鱼头生。孰令赤地星丈许,吭扼雷公仍背抚。孰令河鼓塞银潢,勺水线流不轻与。孰令卷舌自张翕,孰令天鸡自飞舞。云

  • 《庄懿皇太后哀挽应制二首》

    国启重雍祚,天推太极尊。夏祠今化石,尧母旧题门。不待寒泉养,空流渭水恩。烝哉王者孝,别庙奉姜嫄。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