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丁已到宜兴坟庵》

归来闲未久,老去役何堪。
未远蜀天北,又之湘水南。
奔驰缘未足,辛苦分当甘。
徒羡林泉适,长年任住庵。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长孺,号可斋,祖籍覃怀(今河南沁阳),侨居嘉兴(今属浙江)。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知襄阳县。嘉熙元年(一二三七),爲沿江制置司参议官(《宋史》卷四二《理宗纪》)。三年,迁江东转运判官、淮西总领(《景定建康志》卷二六)。淳祐二年(一二四二),爲两淮制置使兼知扬州。九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转运使。移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宝祐二年(一二五四),改夔路策应大使、四川宣抚使。以事奉祠。起爲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六年,再知静江府。復以事罢。景定五年(一二六四),起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曾伯以文臣主军,长于边事,爲贾似道所嫉,于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禠职。寻卒。有《可斋杂稿》三十四卷,《续稿》前八卷、后十二卷。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宋史》卷四二○有传。 李曾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康熙影宋抄本(简称影宋本,藏南京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丁已到宜兴坟庵》是宋代李曾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回到故地不久,年老受役何堪。
离开了遥远的蜀天北方,又来到了湘水南边。
奔波劳累始终不足,辛苦困苦却当做甘甜。
只能羡慕适意的林泉,长年在坟庵中安住。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李曾伯回到宜兴坟庵后的心境和感受。他在归来之后不久就感到自己年事已高,却仍然被各种劳役所困扰。他曾离开蜀天北方,又来到湘水南边,不断奔波劳累,但始终觉得自己的付出还不够。尽管如此,他对这种辛苦和困苦却有一种甘甜的体验和接受。他只能羡慕那些在林泉中自由自在、适意生活的人,而他自己长年在坟庵中从事修行。

赏析:
《丁已到宜兴坟庵》通过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李曾伯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感受。诗人表现出一种对苦难和辛劳的接受和甘愿,同时也透露出对自由、逍遥生活的羡慕之情。通过对比林泉和坟庵的生活环境,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追求。尽管他身处坟庵,但他希望能够像林泉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从而在内心中获得一种宁静和平和。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简洁明快,用词简练而有力。通过对诗人内心矛盾情感的描绘,诗词表达了对自由和逍遥生活的向往,同时又展现了对辛苦和困苦的接受和甘愿。整体上,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李曾伯的情感和思考,引发人们对生活与追求的思考。

  • 《秋霁》

    雨霁长空荡涤清,远山初出未知名。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

  • 《自题读书堂》

    窗外卷帘侵碧落,槛前敲竹响青冥。黄昏不欲留人宿,云起风生龙虎醒。

  • 《偈颂十二首》

    平沈大地,高出虚空。机先坐断,游戏神通。须弥灯王立下风。

  • 《晓晴》

    晴光弄晓色,云物共昭回。岂唯山川豁,觉我怀抱开。便欲御冷风,飘摇跨蓬莱。不视人世间,往往隔嚣埃。

  • 《喜晴》

    始喜晴天照眼明,忽惊风雨报秋声。天公也念悲秋客,还扫群阴作晚晴。

  • 《菩萨蛮(别意)》

    江梅未放枝头结。江楼已见山头雪。待得此花开。知君来不来。风帆双画鹢。小雨随行色。空得郁金裙。酒痕和泪痕。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