恸哭东阿县,伤心莫与论。
郤思当痛日,敢望此身存。
举目人将母,回头影吊魂。
更堪悲手足,孤稚满船门。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东阿》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陈师道。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对东阿县的悲伤之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思念和无奈。
诗词中的第一句“恸哭东阿县,伤心莫与论”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悲痛之情。他用“恸哭”来形容他对东阿县的哀悼之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他内心的伤痛。
接下来的一句“郤思当痛日,敢望此身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感叹着过去的时光,明白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但他仍然希望自己能够幸存下来,保全自己的生命。
诗词中的“举目人将母,回头影吊魂”是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抬头望去,却只能看到别人的母亲,回头望去,只能看到自己的倒影,这使他更加思念自己的母亲,也让他感到自己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两句“更堪悲手足,孤稚满船门”表达了作者对兄弟姐妹的悲伤和对流离失所的无奈。他感叹着兄弟姐妹的离散和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中的无助和孤独。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思念之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眷恋和对逆境中生存的渴望。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绘,也折射出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和人们的苦难生活。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给人以深深的感慨和思索。
委命仇雠事可知,章华荆棘国人悲。恨公无寿如金石,不见秦婴系颈时。
莞海东头去路赊,独乘羸马到君家。十年梦里相寻处,依旧青山两岸花。
一官安敢问青膻,形影相看祗自怜。黄鹄已登清汉去,白鸥空占浅沙眠。杏花开遍芜城雨,柳色浑铺瓜渚烟。老眼生疏堪自笑,浪惊风物向淮天。
渺渺钟声出远方,依依林影万鸦藏。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破碎山河迎胜利,残馀岁月送凄凉。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
买得幽山属汉阳,槿篱疏处种桄榔。唯有猕猴来往熟,弄人抛果满书堂。
等閒客里捧茶瓯,说到人间第一流。圯上遗编今在否,异时来问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