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予出东城,初见垄上耕。
忽忽日北至,岁月良可惊。
虽云一草死,万物尚华荣。
谁能当此时,叹息微阴生。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东城》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诗词的中文译文:
昔日我离开东城,初次见到田地上的耕作。
时光匆匆地从北方流逝,岁月的流转真令人惊奇。
尽管一片草木凋零,但万物依然繁华盛开。
谁能够体会此时此刻,感叹微弱的阴影产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东城旅行时的所见所感。诗人离开东城,第一次看到了农田上的耕作景象,他被时间的流逝所震撼。尽管一片草木凋零,但大自然的万物依然绽放繁华。诗人通过此景,思考生命的无常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惊叹之情。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微弱的阴影和生命的脆弱性的思考。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文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和生命脆弱性的感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生命的变化,诗人通过微妙的言辞唤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草木凋零和万物繁华相互映衬,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时光匆匆的深刻感受。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初日破苍烟,零乱松竹影。老夫起烧香,童子行汲井。平生水云身,不堕车马境。愿言学庞公,全家事幽屏。
蜀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舜九疑。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
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鳌背上得同行。天垂绿野三边尽,云与朱阑一样平。烟树微茫疑误墨,风松萧瑟有新声。黄花未吐无多恨,也胜湘累拾落英。
万方资以化,交泰属升平。易从业惟简,得一道斯宁。具仪光玉帛,送舞变咸英。黍稷良非贵,明德信惟馨。
不得讳,有头底。当时你带累别人,而今别人带累你。来生我家,作业相似,针线穿联细中细。迦叶阿难不相知,人人各自住三昧。里许转功勋,这边得游戏,到底还须彻根蒂。望断冥鸿没处秋,苍苍一色天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