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冬瓜》

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
生来笼统君休笑,腹裹能容数百人。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冬瓜》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瓜》中文译文:
剪剪黄花秋后春,
霜皮露叶护长身。
生来笼统君休笑,
腹裹能容数百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冬瓜的形象,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首句“剪剪黄花秋后春”,表达了冬瓜黄花在秋天之后依然盛开的景象。这里的“剪剪”形容黄花密集而繁盛,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冬瓜生命力的赞叹和感叹,它能在秋天之后仍然有花开的能力。

接着,“霜皮露叶护长身”一句描绘了冬瓜表面上的霜皮和叶子,它们像护甲一样保护着冬瓜的身体。这里的“霜皮”和“露叶”既是对冬瓜本身外表的描绘,也可以视为隐喻,暗示冬瓜在寒冷的冬天中经历了风霜,但仍然坚韧地生长。

第三句“生来笼统君休笑”,表达了作者对冬瓜外形的评价。诗人用“生来”来强调冬瓜天生的形状笼统,不够精致。这句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作者的自嘲,暗示自己也有笨拙的一面。

最后一句“腹裹能容数百人”,揭示了冬瓜的巨大体量。诗人用“腹裹”来形容冬瓜内部空间的广阔,能容纳数百人。这一形象的描写,不仅突出了冬瓜的庞大,也暗示了它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包容力。

整首诗通过对冬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万物生命力的讴歌和对生命的思考。冬瓜作为一个形象符号,象征着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和包容的品质。诗人通过对冬瓜的赞美,传递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讴歌。同时,诗人也通过冬瓜的外形特点,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共通之处,展现了诗人对自我和世界的思考。

  • 《叔子寄示读近人集题句、媵以长书、盖各异》

    心如水镜笔风霜,掌故拈来妙抑扬。月旦人多谭艺少,覃溪曾此说渔洋。

  • 《别亲朋》

    畏途方万里,生涯近百年。不知将白首,何处入黄泉。

  • 《避寇山中作》

    山翠碧嵯峨,攀牵去者多。浅深俱得地,好恶未知他。有草皆为户,无人不荷戈。相逢空怅望,更有好时么。

  • 《南乡子》

    江上野梅芳。粉色盈盈照路傍。闲折一枝和雪嗅,思量。似个人人玉体香。特地起愁肠。此恨谁人与寄将。山馆寂寥天欲暮,凄凉。人转迢迢路转长。

  •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

    文宪中司盛,恩荣外镇崇。诸侯皆取则,八使独推功。诏喜新衔凤,车看旧饰熊。去思今武子,馀教昔文翁。清在如江水,仁留是国风。光征二千石,扫第望司空。

  • 《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

    孤鸿度关山,风霜摧翅瓴。影低白云莫,哀噭那忍听。士生有如此,储粟不满瓶。著书穷愁滨,可续离骚经。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