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杰栋俯飞翰,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能令法雨遍尘寰。
邓肃(一○九一~一一三二),初字至宏,改德恭(《默堂集》卷二○《郑德恭字序》),号栟榈,南剑州沙县(今属福建)人。师事李纲,入太学。徽宗宣和元年(一一一九)作诗讽谏花石纲,诏放归(《宋史》卷二二《徽宗四》)。钦宗嗣位,授鸿胪寺主簿。尝诣金营,留五十日而还。金人立张邦昌,奔赴南京。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守右正言(《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五),不三月凡抗二十疏。会李纲罢相,上疏争之,忤执政,送吏部。绍兴元年(一一三一)主管江州太平观。二年,避寇福唐,以疾卒,年四十二(明万历《栟榈先生文集》附录《栟榈先生墓表》)。有《栟榈集》二十五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六卷)。《宋史》卷三七五有传。 邓肃诗,以明正德罗珊刻《栟榈先生文集》(藏北京图书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刻本(十二卷、附录一卷,残存卷一至七以及附录,简称万历本,藏北京图书馆)、清道光刻本(简称道光本,藏北京图书馆)以及《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一《栟榈诗集》(简称诗集),并酌校清曹琰抄本(简称曹抄,藏北京图书馆)等。底本文字漫漶处,则径据万历本补足。
《东林一枝庵》是宋代邓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东林一枝庵为题材,表达了自安逸与宽容无迫窄的境界以及对曹溪法雨的赞叹。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世间杰栋俯飞翰,
帘旌不动天风寒。
但得一身自安逸,
谁思寒士三万间。
东林天下推第一,
净几明窗万禅客。
主人幽栖仅一枝,
便觉宽容无迫窄。
一身六尺何足患,
蠢动当知俱欲安。
谁识曹溪一滴许,
能令法雨遍尘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东林一枝庵为背景,通过描绘庵内的景象和主人的境遇,表达了一种自得其乐的心态和对宁静、宽容的追求。
诗的开篇以杰栋俯飞翰的形象,描绘了世间才俊的辈出和风华绝代的景象。帘旌不动天风寒,描述了庵内的幽静和宁谧。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他认为只要能拥有一身自在安逸的心境,谁会思念那寒士的生活。这里寒士指的是过着清贫、清苦生活的士人。
接下来,诗人称赞东林一枝庵是天下推崇的第一庵,庵内明窗净几,万禅客都是虔诚修行的人。主人幽栖仅一枝,表示主人只居于庵内的一枝茶室,却感到宽容无迫窄。这里的宽容无迫窄表达了主人待人接物的胸怀和心胸。
诗的后半部分着重强调个人的心境与安逸。一身六尺何足患,指的是人只有六尺的身躯,何必过于计较物质的得失。蠢动当知俱欲安,表示只有心境安定宁静,才能摆脱浮躁的纷扰。最后两句表达了对曹溪法雨的称赞,认为曹溪禅宗的法雨可以普照世间,洒遍尘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东林一枝庵的环境和主人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对自在安逸、宽容无迫窄的追求,以及对曹溪法雨的赞叹。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一种宁静、淡泊的境界,寄托了作者对心灵自由和修行境界的向往。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岩间无结构,谷处极幽寻。叶落秋巢迥,云生石路深。早梅香野径,清漳响邱琴。独有栖迟客,留连芳杜心。
蹙绣圈金,盘囊密约,未赴意先警。欲罢还休,临行又怯,倚定画栏痴等。帘风渐冷。先自虑、春宵不永。更那堪、斗转星移,尚在有无之境。绿云满压蝤蛴领。渐愧也、满怀香拥。此际有谁知证。但楼前明月,窗间花影。
石如麒麟岩作室,秋苔漫坛净于漆。袈裟盖头心在无,黄猿白猿啼日日。
我来一载强,再觌凤山面。时当秋末垂,群木尚葱倩。卓彼鸾停姿,清流洁于练。照影眩其仪,世治乃一见。伊予独何人,娄获遇奇盼。去年旱少收,田里多流转。今年虽得稔,旧恙复枝蔓。圣主肩有虞,斯瑞遂可援。却笑闽越氏,虽美谁与传。山势较奇崛,泉源费洿羡。坚松峻壁挂,暗溜
相去十五里,不来几半年。知君农事段,疏我话诗篇。置石桐阴涧,开门海口天。老人愁此别,把酒菊丛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