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冬晴》

岁序从教自改更,老天有意活苍生。
一冬晴暖雨全少,三阴寒雪不成。
谩拥地炉然榾柮,每忧时事验欃枪。
庭前问讯枯梅树,怕有南枝绽玉英。

作者介绍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作品评述

《冬晴》是杨公远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冬天晴朗的景象,表达了对岁序更替的思考和对社会变迁的担忧。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冬晴》

岁序从教自改更,
老天有意活苍生。
一冬晴暖雨全少,
三阴寒雪不成。

谩拥地炉然榾柮,
每忧时事验欃枪。
庭前问讯枯梅树,
怕有南枝绽玉英。

诗意:
这首诗以冬天晴朗的天气为背景,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对社会变迁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更迭和人世沧桑的思考。诗中虽然描绘了阳光明媚的景象,但其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和对未来的担心。

赏析:
诗的开篇,作者用“岁序从教自改更,老天有意活苍生”来描述时光更迭和天道的意愿。岁序更迭是自然规律,老天似乎也有意让人们在变迁中保持活力。这种描述既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又表达了对人世变迁的思考。

接着,诗中描绘了冬天的晴朗景象,但却指出“一冬晴暖雨全少,三阴寒雪不成”。这种反差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异常现象的观察和感叹,也可以理解为对逆境和困难的暗示。

下一段中,作者用“谩拥地炉然榾柮,每忧时事验欃枪”来描述自己对时事变迁的忧虑和对社会状况的担忧。地炉是温暖的象征,榾柮是指燃烧的木柴,但这种温暖却是虚幻的,作者的忧虑在其中显得更加明显。欃枪则象征着战乱和动荡的局势,作者似乎在忧虑时世的变迁和人们的痛苦。

最后,作者以“庭前问讯枯梅树,怕有南枝绽玉英”作为结束,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心。枯梅树象征着寒冷的冬天,南枝绽玉英则是对春天的期盼。作者担心即便是枯梅树,在寒冬中也许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而南方的枝条则更容易迎接春天。这种担忧似乎暗示了作者对未来和变迁的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杨公远的《冬晴》通过描绘冬天晴朗的景象和对时光更迭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迁和未来的忧虑。诗中的景物和象征的使用,使得诗意更加深远,引发读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 《渔家傲》

    神是性兮气是命。神不外驰气自定。幸有崔公入药镜。如究竟。全真固蒂归根静。主客内明方外应。灵台粲发天光莹。两个壶中一片景。急修省。莫待临渴去掘井。

  • 《途中寒食》

    处处哭声悲,行人马亦迟。店闲无火日,村暖斫桑时。泣路同杨子,烧山忆介推。清明明日是,甘负故园期。

  • 《送卢少府之任巩洛》

    从知东甸尉,铨注似恩除。带土移嵩术,和泉送尹鱼。印床寒鹭宿,壁记醉僧书。堂下诸昆在,无妨候起居。

  •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张湛》

    下车父母国,自重岂其轻。谓我诈为善,何忧被此名。

  • 《七贤庙》

    常慕晋高士,放心日沈冥。湛然对一壶,土木为我形。下马访陈迹,披榛诣荒庭。相看两不言,犹谓醉未醒。长啸或可拟,幽琴难再听。同心不共世,空见藓门青。

  •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紫髯深目两胡儿,鼓舞跳梁前致辞。应似凉州未陷日,安西都护进来时。须臾云得新消息,安西路绝归不得。泣向狮子涕双垂,凉州陷没知不知。狮子回头向西望,哀吼一声观者悲。贞元边将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